专书
“如何不必依赖贿赂或惩罚,就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所有相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教育信念的教师与学者所关心的大课题。本书主张:借由协助学生满足其追求自主、能力表现、联系感、自尊,以及乐趣的学业心理需求,即可有效增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这部甚有价值的教学指南,让教师可以透过五十项有研究基础的建议和一百项经过教师验证的教学策略,来扩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内在满足感
本书论述康德与席勒两人之论辩,并指出席勒论美之观点如何与孔子之美育思想相映发。席勒从康德的感性与理性之二元对立作出发,以道德之美来弥补理性和感性的鸿沟。 道德美的行为看起来不依循规则,因本身已浑然忘却规则,就像出乎本能一样,轻而易举完成道德义务,此种透过美育所完成的人格气质,已类于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格最高境界
公卫211 本课程以环境科学为基础,并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为架构,说明影响环境稳定及平衡的因子。讨论的议题涵盖不同环境介质的特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交互作用。课程内容亦介绍物理、化学、及生物程序在环境科学及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各种天然及人为活动如何与环境交互影响
自21世纪技能或核心素养概念推出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均十分关心在各自的教育体系中如何能够培养当中的四大技能,分别是核心技能(读、写、讲)、学习与创新技能、资讯、媒体和科技技能及生活与职业技能等。不过,对于如何教授及培养相关技能,暂时还未有一致的看法。另一方面,社会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亦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产生新的要求
回顾与纪念那曾经快乐、曾经感伤的铁道岁月。 本书是由作者在成长岁月里,不同时间点的铁道旅行回忆,所串接组成的文字与影像记录。是一种成长后的回顾,也是对于伴随作者经历许多冒险的火车的感怀
人从哪里来?关于人类起源的大哉问不少,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是“猴子是人类的祖先”,但这个说法大错特错!本书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叙写人类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课题,诸如:人是怎么出现在这地球上,从什么生物演化而来?人的身体是怎样从“像猿”慢慢变成“像人”?人以双足行走是为了节省热量?人在非洲大陆演化成直立人之后,又怎样走向全世界? 而人类演化到今天,只剩下“智人”(Homo Sapiens),但在数十万年前,曾经有多种不同的人生活在地球上:如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等,这些人之间的差异可不同于现代的黑人、白人或亚洲人;他们之间差异大到会将彼此视为不一样的生物!本书将描绘这些“人族成员”的生活样貌,以及说明后来在我们智人出现后,他们为何消失不见了? 本书作者赖瑞和教授发挥史学功力,从《科学》、《自然》……等国际顶尖科学期刊和专书中,搜罗各种关于人类演化的最新资讯,一一解答上述的人类演化大哉问,用通俗浅白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六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
环境史为我们了解今日紧迫的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长期观点。 本书的各章从环境史的架构来检讨东亚的现代化与发展。这些篇章考察自1700年至2000年的漫长历史轨道上,发展对环境与社会的冲击,大多数的篇章也触及当前的问题
Scope All of KSUIR 工程学院 教学单位 环境工程系所 --其他资源 --博硕士论文 --图书及期刊统计资料 --教师学位论文 --创作性作品 --学生专题 --专利发明 --教学优异与改进教学 --教材与专书 --会议论文 --期刊论文 --校外竞赛得奖 --研究计划 --开设专班 Tips: Introduction: 因应国家发展及国际化之需求:顺应国家环保保护与污染防治政策之推行、重大工程之建设及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外移、大陆及东南亚地区工业发展及经济快速成长等,培育所需要之工业制程及环境污染防治所需要之高级人才,以解决环境相关之问题。 配合地方性产业需求:配合中南部地区现有发达之农工业,及相继成立之彰滨工业区、云林离岛工业区、台南科学园区、台南科技工业园区、台南科技工业园区高雄园区及农渔业发展之需求,培育环境与产业污染防治人才,提升环境品质。促进建教合作及在职进修机会:加强与地区产业界之建教合作关系,帮助地方政府推行相关环保工作,提高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并重之学习效果
何庆基教授曾任澳洲亚太艺术三年展第二和第三届的客席策展人,第13届德国文献展的国际委员会成员,负责甄选该届的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他曾任香港艺术中心展览总监、上海当代艺术馆创馆创长,现于香港中文大教授文化管理。 双年展、三年展这类大型展览,在二十一世纪初段发展得成行成市,特别是在亚洲,更如雨后春荀到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