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
记者10月15日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将于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这将是“雪龙”号首次到访天津,在天津期间将向公众开放。 据悉,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共有219名考察队员,将执行“一船三站”的科学考察任务。其中,长城站度夏科学考察任务共13项,包括海豹行为谱及栖息地状况研究、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研究、南极地衣菌藻研究、长城站浮游生物调查等;中山站度夏科学考察任务包括艾默里冰架野外调查、达尔克冰川动力学研究、拉斯曼丘陵典型湖泊研究、极地机器人系统现场考察等6项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缩写为VLT,或译超大型望远镜、特大望远镜)的MUSE多单元光谱探测器对星域解析了深度巡天探索收集了难以置信的遥远空域中1600多个星系光谱数据并合成复合影像 ,发现了72个此前未知的候选星系,此前这组天文学家利用ALMA阵列对来自哈勃望远镜的哈勃超深空(HUDF)图像进行了探索。 甚大望远镜(VLT)是最富有生产力的陆基天文学设施,4架8.2米仪器中的MUSE多单元光谱探测器可以一次性对天体进行完整观测,包括测量每个图像点阵的光密度,对每个像素生成全光谱分析的3D数据库。这允许天文学家对某个天体的具体特征进行准确测量,包括距离以及化学成分等
7月下旬,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第十年v0版本的观测数据已全部上线,可供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使用。本次发布的数据产品是LAMOST在2021年10月22日到2022年6月9日之间获取,包括低分辨率光谱和中分辨率光谱两部分。其中低分辨率观测了390个天区,中分辨率共观测了422个天区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近日再发现一颗类地行星,围绕一颗距地球大约100光年的小恒星运行。这颗名为TOI700e的行星可能由岩石构成,大小相当于地球的95%。 中新网引述NASA的消息报道,借助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苔丝”(TESS)的数据,科学家们发现第二个地球大小的行星,名为TOI700e(图),其体积是地球的95%,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和覆盖的岩石,围绕著一颗距地球大约100光年的小恒星运行
弘扬**精神,倡导社会文明风气,把**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月**活动月,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机械创维中心,在南校巡天楼旁联合开展了为师生安装办公软件和学习软件的义务活动,免费为全校师生义务安装办公软件、学习软件、制图绘画等软件,并对有需求的同学们进行义务软件教学。 大学阶段,师生对各类办公软件,学习软件以及各种绘图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在为如何安装这些软件而苦恼。应广大师生需求,本次义务活动,旨在为学生安装软件及软件运行等问题进行答疑
11月1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设备,经过四年建设完成系统集成。 该设备位于四川甘孜稻城县,现已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圆环阵太阳射 9月1日消息,今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表示,中国或将在明年发射巡天望远镜,可探测宇宙暗物质,精度与哈勃望远镜相当,视场是哈 地球之外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文明?“中国天眼”可能会给出答案,现在它在探索地外文明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新社贵阳5月27日电 (周燕玲)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近日新发现201颗脉冲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兟27日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天演·创变·启新——天文论坛”上表示,fast在观测中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处理。 fast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配备的19波束l波段接收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截至2021年3月,利用fast开展的巡天观测共计观测了约126平方度的银道面区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因空间站有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任务和空间应用技术试验的任务,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不限于飞行员,还将选科学家上空间站。 周建平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去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在距离太阳系仅31光年外发现潜在适居的超级地球“GJ 357 d”。(撷取自NASA) 〔即时新闻/综合报导〕移民宇宙是科幻迷长年的梦想,找寻适合人类居住行星更是太空探索任务的重点项目之一,美国太空总署(NASA)宣布,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在距离太阳系仅31光年外发现潜在适居的超级地球“GJ 357 d”,是人类有史以来首度发现如此近距离的适居行星。 根据《CNN》报导,本周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在长蛇座(又称九头蛇星座)中一个类太阳恒星系统内发现3颗系外行星“GJ 357 b”、“GJ 357 c”、“GJ 357 d”,其中以“GJ 357 d”与其绕行的恒星距离最为恰当,可支持该行星地表的液态水存在,可能孕育生命
从设计、建设、落成、调试,再到今年初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宛如贵州喀斯特洼坑中的一颗明珠,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天文学家乃至全国人民的心。近期,“中国天眼”再立新功,发现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FRB)新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AI),对FAST海量的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发现了这一新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