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近日,胡孔球博士和曾立雯同学关于调控自由基MOF结构提高其光催化固氮效率的研究工作被Angew Chem Int Ed接收,祝贺!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Haber-Bosch(HB)工艺的产生曾经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并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HB工艺仍然是工业合成氨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于HB工艺需要苛刻的条件(铁基催化剂,300-500 °C,20-30 MPa压力)才能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导致其能耗较高
邓浩和王旭聪同学关于无定形TiO2/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Re(VII)的工作被Chem. Eng. J.接收,祝贺! TiO2(P25)/甲酸体系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可将Tc(VII)/Re(VII)有效还原为微溶的Tc(IV)/Re(IV),但是该工作仍存在些不足:1)含氧气氛中,还原后的Tc(IV)/Re(IV)物种很容易被再氧化至溶解;2)P25本身的宽带隙(3.0-3.2 eV),其光能利用率很低,仅能利用紫外光。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低温水解法构建了基于Z-Scheme机制的无定形TiO2/g-C3N4(TCN)异质结构。研究表明: TCN-3(30 wt% g-C3N4)复合材料不仅改善了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也能有效地还原去除溶液中的Re(VII),其还原去除效率可达90%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基础研究,特别在以化学储能功能化为导向的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发表SCI论文32篇 (10.0以上10篇),他引和评价1856次,单篇最高他引290次,7篇入选ESI高引论文,2015年入选RSC期刊“TOP 1%高被引118位中国作者”榜单,H指数为36。截止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基础研究,特别在以化学储能功能化为导向的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精准合成和宏量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等发表SCI论文32篇 (10.0以上10篇),他引和评价1856次,单篇最高他引290次,7篇入选ESI高引论文,2015年入选RSC期刊“TOP 1%高被引118位中国作者”榜单,H指数为36。截止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政策与制度 基本信息 采购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 讲座时间:2023年1月9日 上午9:00 赵俊伟,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导,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多金属氧簇功能材料的发光及光学传感、电化学生物识别器件和抗癌药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Coord. Chem. Rev.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被引用次数近9000余次,H因子4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等17项,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曾文彬,197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升华学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探针室主任。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湖南省高校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主讲概况:李和兴,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Appl. Catal. B副主编、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全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催化专委会委员、全国环境化学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绿色催化和光催化环境净化的研究
陈益华研究员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6.8-2009.6在University of lllinois at Chicago从事博士后研究
新年伊始,我院张礼和院士应欧洲药物化学会的邀请,自2014年起担任药学领域国际权威杂志Eur J Med Chem杂志的副主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获此殊荣。发起于1966年的欧洲药物化学杂志是国际上权威的药物研究杂志,报道当前药物化学前沿的所有领域。张礼和院士担此重任,既是他数十年药物化学研究成就的体现,也反映当前中国药物化学研究崛起的现状
田善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在Nature Chem.、Angew. Chem.、PRA、JPC、JCP、PCCP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1年获化学反应动力学会“张存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