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学会
一直以来,医学领域在与疾病的抗争中,生命科学都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正是由于生命科学的技术进步,人体的基因奥妙、细胞成分、组织活动等解不开的谜题才得以慢慢破解,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以及病毒。如今,随着生物科技的提高,人体机制的原理不断被破译,在抵抗病毒侵入上,也有了更多新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院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曾任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生态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化学会纤维素和可再生资源材料分会主席宣布,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俐娜教授获得2011年安塞姆·佩恩奖(Anselme Payen Award)。由此,她成为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美国化学会奖代表国际化学界的水平,其中安塞姆·佩恩奖是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在给张俐娜的祝贺信中说,今年是“居里年”(纪念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张俐娜作为在纤维素和可再生资源材料基础研究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科学家,此次获得安塞姆·佩恩奖具有双重意义
高分子物理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1940年8月生于福建省光泽县,籍贯江西萍乡
诞生于1985年的.org域名,至今已走过34年历史。作为广受信赖的顶级域名之一,.org适用于各类非盈利团体、商业的和非商业的公司等。截至到2019年4 诞生于1985年的.org域名,至今已走过34年历史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郭丽伟研究员合作,采用高温热解SiC法制备出高堆叠密度、单取向阵列、直接键合基底的站立石墨烯,并将其应用于高功率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 多功能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对小型化、集成化微纳储能系统的需求
首次获得了对丙烷及其他低碳烷烃(C3-C6)具有高羟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工程P450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丛志奇带领的单碳酶催化研究组开发出双功能小分子(DFSM)促进的细胞色素P450(BM3)过加氧酶催化体系,使其能够直接利用H2O2实现对非天然底物如苯乙烯和苯甲硫醚等的高效氧化,从而解除了NAD(P)H和电子传递体系对P450酶的限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 开发小分子烷烃碳氢键选择性羟化的工程酶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对实现天然气的“气液转化”利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与化工原料来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