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光催化生物质氧化重整制备一氧化碳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速率转化到一氧化碳,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Chem)。 一氧化碳作为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费托合成等现代化工工艺的重要下游原料
薛丁江,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主要从事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2013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至201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唐江 教授);2018至2019年在多伦多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合作导师:Prof. Edward H. Sargent)。目前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 (4篇),Adv. Mater.(2篇),Adv. Energy Mater.,Chem. Mater.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针对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发展多分子并行检测、活体靶向标记和多层次光学成像新方法。建立的免疫光子学新技术新方法已应用于肝脏免疫、肿瘤免疫、皮肤免疫和神经免疫的可视化研究
江河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化学工程学科负责人,膜分离与催化研究组组长,青岛市功能膜材料与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在河南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极性光电功能晶体材料以自发极化为基础,表现出优异的非线性光学、压电、热释电和铁电等光电性能。但只有结晶在10种极性点群的化合物才能够产生极化效应,如何创新极性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利用基元协同实现偶极矩的排列一致、并在宏观上组装具有强极化特性的化合物来获得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晶体材料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罗军华研究员领导的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团队,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西院“团队百人”孙志华研究员主持的“春苗人才”专项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下,提出了固体相变对称性破缺诱导极化效应的策略,构筑了系列新颖的极性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刘成伟,金沙APP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成栋杰出青年学者”,博士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2014年-2019年在北海道大学理学研究院担任博士后,助理教授。2019年入职金沙APP,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解析了萜类、聚酮类、非核糖体肽类等多种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涂涛,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戴立信院士。之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行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ames D. Wuest教授)
来源:竞彩足球计算器 发布者:李梦溪发布时间:2019-03-26浏览次数:1790 王海波,工学博士,苏州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竞彩足球比分副院长,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所长,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工作期间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员”、“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第五批、第六批优秀团员”等称号
张培成,药物化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传统功效的常用中草药物质基础及活性先导物的发现与合成。近年来,分别对灵芝,红花,红景天,甘草,山楂, 连翘,野菊花,苦参,虎杖,川芎,朱砂根,丁公藤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000余种天然产物,其中500余种为新化合物,部分化合物不仅具有新颖的结构,而且显示出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活性,具有开发前景
新华网太原8月4日电 7月29日到31日,第六届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在中北大学举行。大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北大学承办。比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