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发布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10 现任: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 ACS Sensors 编委,质谱学报、分析科学学报主编等。 历任:国家最高奖科技奖励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与战略委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部主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等;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版)等四刊副主编,Anal. Chem编委等职; 曾任《IUPAC》国家代表。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及其它省部级奖
最近,中科院电工所马衍伟课题组在石墨烯的制备与分散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化学会《化学通讯》杂志上(Chem. Commun. 2009 4527-4529)。该论文首次报道了采用对苯二胺还原氧化石墨纳米片,成功制备出高稳定性有机溶剂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并采用电泳沉积法获得了高导电性的石墨烯薄膜,其导电率为150S/cm。此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分散性能好、产率高、导电性能好且成本低,将有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复合功能材料等领域
依Rennovia预估生质化学品相关市场产值,将由36亿美元成长至2020年的120亿美元。然而由于技术的挑战及料源的成本,多数的活动仍处于开发阶段,唯有少数生质化学品,如13-propanediol、Lactic Acid及新进的Succinic Acid达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则因民生用途的需求,逐步由新化学品开发转向传统化学品替代的方向发展,如生质PTA及Ethylene,另外由生质柴油副产物,Glycerin衍生的Epichlorohydrin及Propylene Glycol替代率也分别达到12%及8%
报告人简介:谭敏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03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8 年获得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学位,并于2008 年至201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实验室主要以肿瘤和代谢性疾病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生物质谱技术,围绕细胞内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动态变化开展研究工作,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通讯/第一作者发表在Cell(3篇)、Cell Metab、Nat Chem Biol、Nat Commun、Cell Chem Biol等国际学术期刊
王启刚,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导师。1995-200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赵宇,1980年出生,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主要从事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及关键材料的设计和创制、储能电池体系中载流子的体相储存与输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电池活性材料和电解液体系的性能预测、调控规律、强化因子和失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现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 2011年至今,澳门英皇官网,澳门英皇网站,澳门英皇网址 澳门英皇官网,可申请大连化物所国际英才计划,资助人数可达当年入站人数的30%,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工资及保险福利待遇按事业编制有关规定执行,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其中发明专利7400余件,具有事业编制身份, 2011年以来,背山面海,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资助者,占比接近在站博士后总数的35%,在站博士后获资助率近60%,年薪15万起。 多名博士后在Science、Angew、Chem、JACS等高水平期刊中发表论文,研究所为在站博士后(统招统分)缴纳社会保险,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择优评选,并提供50万元个人租(购)房补贴,研究所设置19个研究室(部),可申请大连化物所优秀青年博士人才计划,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四、薪酬待遇 大连化物所在站博士后(统招统分)与事业编制职工同样实行三元工资, 五、生活保障 1、 中科院 大连化物所为博士后提供了设施完备的博士后公寓,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子女可直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和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就读,在站博士后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基金会各类项目资助110余项,配备单件价值100万元以上各类仪器设备近300台(套),研究所给予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超过8200件,通过考核后可直接入事业编制,影响因子大于5的3000余篇
王锋,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访问学者,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湖北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科技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项;主持横向合作项目3项,完成了孝感市《大力推进产业跨越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纲要》和《孝感市(2013-202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参与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2 项。在Chem. Eur. J.,Cryst. Growth Des.DaltonTran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10余篇,申请专利3项。
蔡文斌,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电催化机理与材料以及表界面光谱研究。1995.7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物理化学)。1995.8-1997.7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师唯,2001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一年;2015年底晋升教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2016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获得英国化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和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近5年作为通讯编辑发表SCI 收录的论文60余 篇,包括Nature Commun.、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和Chem. Soc. Rev.、Coord. Chem. Rev.等重要学术期刊,个人h-index51。两次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均为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