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预售屋公设比高达3、4成,为了让消费者在买屋时,清楚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买公设,消保会完成预售屋契约修正草案,未来建商必须依法将主建物、附属建物和公设的真实售价全部列出来,建商担心公设价钱见光死,影响买气,想出适应之计,总价不变的情况下,把公设单坪价格拉低,转嫁到主建物的每坪售价上,换句话说,房子的每坪价格会比现在还要高。 售屋人员:“开窗户可以看到上头的雨遮。” 你知道光是这2个雨遮就要花你多少钱吗?销售人员答不出来,行政院消保会要建商得用白纸黑字写清楚,要求现行预售屋契约书必须修正,除了现行的主建物附属建物和公设面积比,未来还要把售价一一详列。
以台北县永和这间预售屋来看,总价1850万,45坪每坪要价41万,每天行动主建物28坪要花1148万,不一定用不上的的附属建物,阳台和雨遮加起来5坪竟然要205万来买,公设12坪近500万。
一看到自己要花5百万买公设,看屋民众心都凉了。看屋民众:“那要考虑考虑了,(价格公布)我们可以核算一下我们的预算,到底这样买起来,是不是划算?” 公设和附属建物的价格通通见光死,交易习惯改变,建商也有因应之计。建商行销人员陈先生:“现在附属建物和公设已经价值变少了,价格变少的部分,就会挪移到主建物这边,变成由主建物翻摊(总价),(公设)降低的价钱。” 换句话说,建商要卖多少,总价不会变,担心客户嫌公设太贵了,只好拉高主建物的单坪售价。要如何保护消费者,消保官再出招,要求主建物的误差值如果达到3%,买方就可以解约,希望能够遏止建商坪数灌水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