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综合领域老师的评量未使用纸笔测验,如何达到公平、客观以取信家长?
综合活动学习领域的评量应依据教学目标研拟适切的评量方式、评量内涵、评量人员及评量过程,并呈现多元的学习结果,以提供更适性化的教学来增进学生成长 (教育部,2008) 。因此将多元评量的概念代入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是很必须且重要的。纲要所提出的评量原则与方式如下:
教学活动宜直接达成教学目标、间接呼应能力指标,并选取适切的多元评量方式,宜掌握原则有:1.评量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结合,2.评量内涵应兼顾认知、情意、技能。3.评量的过程应兼顾形成性评量与总结性评量。4.评量的人员可包含家长、小组长、同侪、或学生本人参与。5.评量的结果应顾及个别差异,兼顾能力及努力向度,宜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并能让一般人了解。
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宜采多元评量方式,依据评量目的选取适切的评量方式,详列如下:
1. 实作评量:如成品制作、表演、实作、作业、鉴赏、实践或其他行为检核表、态度评量表。
3.档案评量:如研究报告、游记、教学日志、会议纪录、轶事纪录或其他系列资料之评量。
4.高层次纸笔测验:如活动心得、活动单纪录或其他文字叙述之评量。
5. 另外,口头报告、演说辩论、田野考察、活动纪录、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际操作、分组讨论、作品展览、成果发表、撰写报告、家长检核、学生自省、聆听录音、角色扮演、阅读心得、资料搜集、行为观察、绘图制表、情境模拟、习作练习、歌唱游戏、即兴发表、晤谈访问、欣赏评鉴、推理计算、量表填写等,也都是可参考的评量方式。
在教育部所公布的课程纲要中有提到,国民中小学教师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应具备四项关键能力,其第4点即是多元评量的知能,包含根据学生个别差异采取适性、多元评量方法的能力,以及设计工具的能力 (教育部,2008) 。教师应透过各种进修与研习的管道,熟悉这些评量的内涵与特色,结合电脑科技的使用,以强化本身运用多元评量的能力。
在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学评量最重要的观念是,应特别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其重点放在检验个别的学习成果或不足之处,而非在让班级学生中分个高下,因此必须将这样的理念与家长做充份的沟通,让家长接受分数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评量是获取资讯,进而形成判断,并依据以做成决定的过程,所谓记述、获取或提供资料以作为判断是它的目的,若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用非教育或甚至是反教育的手段,则是万万不可。例如,为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而祭出强迫性的密集考试;为评定徐生的技能层次,让他们暴露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凡此种种,皆明显违反了教育的神圣使命。
厘清评量的目的为何,重视学习历程中发展的自我评量、自我承诺与父母的参与,如能正确使用,相信教学效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长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