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低因摄取过多糖分而引发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世界卫生组织上月提出最新糖分摄取量建议,强烈建议将糖摄入量减至总能量的10%以下,即每天约50克糖(约10茶匙。有注册营养师认为,饮品或零食成为港人的糖分摄取源头,“食完个茶餐,饮杯冻柠茶”已经超标,故建议港人从日常饮食习惯做起,逐渐减少糖分摄取。
香港营养学会会长张智良指出,世卫所指的糖分是指在食品中或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即添加糖,常见如甜品、甜饮或零食等食物。他称,港人摄取添加糖的程度不算夸张,但外出饮食成为主要来源,每日出外食两至三餐,餐后各饮一杯甜餐饮,糖分摄取已超标,故建议选择无糖饮料或食物。
当摄取过多的添加糖,增加超重、肥胖和蛀牙的机会,张智良称,糖分愈高的食物,其营养价值愈低,因糖分高的食物不会有饱肚的感觉,“但其他餐又唔会食少咗,咁即系变相吸收更多热量”,因此超重机会大增。
食物营养标签或声称,已推行一段时间,不少食物也列出各种营养素的分量,但很多消费者亦未必懂得换算,而且容易跌入陷阱。张智良又指,部分生果味乳酪声称低脂,但其实属于高糖食物,部分更可以含10克糖,故建议选择原味乳酪。他又建议消费者,可参考食物的配料表会否有“糖”,这反映食物中含有添加糖,而且配料表是根据其分量由多至少排列(2图红框),部分饮品的配料排列是“水、糖……”即该饮料的添加糖含量较多,因此“糖”排列愈后愈好,这也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了解食物中的糖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