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们从最初对心理健康一知半解,到可以顺利地分享自身的经验、甚至带领成员进行讨论是很大的突破!在这个计划中,青年志工不只是成为志工,更是成为陪伴团体成员最好的陪伴者:从自己的生命经验中自我觉察,让志工服务成为协助成员维持稳定心理健康状态,进一步陪伴与疗愈,志工也从活动过程中获得赋能感,对于日后参与志工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更有兴趣与动力。

起初的计划撰写到宣传到执行,的困难与担忧有好多,不论是Stand By忧在一般大众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足,再加上这是一个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都让我们对于与会人数有很大的担心。

随着原先的报名人数都陆续参加,不但完成团体的预计人数,更是远远超出原先的预期!在六次的团体中成员皆很喜欢活动的设计,认为团体的活动协助其进行自我觉察,让他身心状况都更加稳定且收获满满,甚至主动要求希望可以参与下一期的活动,这是我们团队的伙伴都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希望可以一直服务下去。

参与的伙伴在一次团体中最大人数达6人,总共参与4次以上团体的成员达6人,而有参与到本期团体的人数共达16人,影响其自身与身边的朋友达48人。

透过五点式量表,参与团体之成员除外力因素无法继续参与者,其余皆认为团体对他们有极大的帮助(五分)。

对于课程的安排与设计皆感到非常的满意(五分)。

所有成员皆表示希望可以参与下一期的团体活动。

团体成员表示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很大的进步。

团体成员表示回到生活中,对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皆有很大的帮助。

志工服务结束后,受服务对象与志工在LINE社群持续主动分享相关活动(参考附件一),促成彼此关心、关怀的心理健康网络。此外,我们也将实际服务经验于社群平台分享,各篇平均触及人数约在500人,未来也将持续刊出(参考附件二)。

本次直接服务人数,共16人,但有效影响人数达48人,更是透过网络触及500人次(参考附件三),虽然因为初次成团与疫情因素,有效影响人数不达原先预期之160人次,但我们仍然透过网络的分享,持续将资讯分享至脸书粉丝专页与Instagram上面,不但将团体课程的资讯分享出去,更是让更多的人知晓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机会长期且深度的陪伴参与团体的每一位照顾者,使之心情稳定、人际关系改善、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