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 清水河印记(非遗系列)——清水河油炸糕

糕在清水河的饮食文化里,代表最高的礼遇。在以小杂粮著称的清水河县,糕一直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制作炸糕,首先要选择用当年收获的黑黍子作为原材料,经过脱壳后,加工成黄米(也称软米),再磨成精面,在旧时人们通常用“石对子“把黄米捣成糕面,俗称”捣糕“。

取适量糕面,加少量水,用手反复搓糕面,直至糕面成细小颗粒,保证所有糕面里都含有水分为止,这道工序俗称“擦糕面”。之后烧开水,在锅里放置蒸笼,上置湿笼布,将擦好的糕面均匀洒到笼布上,盖上锅盖蒸15分钟左右,揭开锅盖,提起笼布四周,取出蒸好的糕放入盆中,双手蘸凉水反复搓揉捶打至精到无气泡,这道工序称作“捶糕”,捶好的糕就是”素糕“。素糕可以继续做成油炸糕,也可以直接沾上肉汤或白糖食用,味道纯正,香气凝人。油炸糕表面布满脆皮气泡,其色泽金黄,入口先脆后软;糕馅儿种类多样,尤其是地皮菜馅儿的油炸糕,选用清水河县本地山珍地皮菜为原料,味道鲜香,营养价值高。
来源: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