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子的“磨”。

我们讲小麦的时候提到过碾子和磨子,磨子是用石头做的,也叫石磨子,所以下面一个石字底。为什么这种东西叫磨子呢?如果你用过磨子或见过磨子磨东西,那你就会很容易明白它的读音,就是磨子磨谷物时发出的“moma”声。这声音与麽,与麻读音相近。

  •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义的联系。麻总是散乱散碎的,剥下的皮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不易整理使人烦乱,所以有麻烦一词,于是有“乱如麻”、“快刀斩乱麻”之说,可见“麻”所体现的散乱感。磨子这一石头工具是专门用来把粮食磨成粉末,必是散乱的,人们要不时的整理、收集。这就是磨子的“磨”,麻字在这里既有声音又有意义。
  • 关于这“磨”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现在考古来看大体上在汉朝,也就说我们吃到面粉——白面是汉朝以后的事情了。汉朝之前有小麦,但是那时候小麦基本上是用石头碾子,它可以粉碎谷物,但要形成面粉是很难的。面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我们大量使用面粉,并形成几千年的面食文化,都与石磨的出现密不可分。

图片丨字形演变

“磨”字加上草字头(艹)为蘑菇的“蘑”,蘑菇一词虽指的是一个东西,但蘑与菇是不一样的。

蘑是指的蘑菇的上面那个部分,似伞盖的样子,伞盖的面就好像磨子的上面。蘑菇是菌类,像草一样来长出来,所以用草字头表类,用磨子的“磨”表声音,也暗示它像石磨的样子。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

让汉字成为世界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