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饺子撑死人
文:常玉田

现在吃饺子是家常便饭,想啥时吃就啥时吃,自己不愿包了,就到小卖部或超市去买,或者在家网购,想吃啥馅的,一般都有,非常方便。可在我们小时候,吃顿饺子那可不容易,简直是梦寐以求奢望的美食。非到年节,是吃不上饺子的。这不,年关又近,使我又想起儿时一顿饺子撑死人的真实故事来:
农历己亥(1960)年,公历1961年春节将近,当时还是吃公共食堂,食物奇缺,村干部们筹了点儿白面、猪肉、花籽油,当时食堂在我家开着(我家搬到别人家住),放到北屋库房里,准备过年分给各家各户,让挨了一年饿的社员们解解馋,过年吃顿饺子。农历腊月二十九,吃过早饭,村干部让管库员打开库房门,准备分东西。可把门一打开傻了眼,三样东西全无,北墙上留下一个半大瓮粗的窟窿,过年的东西被挖窟(墙外往里盗洞)者盗走了。干部们赶紧通知公安员,向上级汇报案件。

东头干部们赶紧找书记、大队长,恳求他们,再想法子,给乡亲们筹点儿年货,分给饥肠辘辘、盼物眼穿的社员们。那时还是旧量衡,16两是一斤。我记得每人分了大概半斤(8两)白面、4两油,2两肉。这样,白面再掺点荞麦或山药面,三十晚上、初一早上就能将就着吃两顿饺子了。
离我家住的不远一个叫冯牛子的,六十岁上下年纪,先前媳妇生一女已出阁,后续老婆生一男孩叫鸡子,比我大三岁,一二年级时,我们是同学,当年15岁了,患有心脏病,体格挺弱,再加上没有什么吃的,饿得皮包骨。三十晚上,他娘包了白面掺荞麦面饺子,老两口舍不得多吃,让儿子尽饱吃。一冬天饥病交加,身体虚弱,肠胃猛一进暴食,承受不了。鸡子撑得呼爹喊娘。不到天明,就一命呜呼了。

天亮,我起来跟着父亲叔叔给乡亲们拜年,路过他家门口,听到家里哭声,一打听,原来是冯鸡子死了,除夕一顿饺子给撑死了。临死吃了一顿饱饭,我也不知这叫撑死鬼还是饿死鬼,让阎王爷造册时归类吧。
当年的盗窃案,四清时破了,原来是一个泥瓦匠干的,他懂怎样抠砖缝挖窟窿。在那样特殊年代,可不该做这伤天害理之事,肥己一家,苦害大家。

现在,孙子辈儿生长在蜜罐里,吃饺子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平时还得挑着样吃:一看颜色,绿色、红、白为佳;二看啥馅;三尝味道。母亲、奶奶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想着法哄着孩子多吃,撑死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孩子们,你们应当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莫浪费粮食、糟蹋食物。当年,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现在,我们也提倡光盘行动。“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儿也不能少。”

【作者简介】常玉田,赵县沙河店镇野鸡舖村人,退休教师。八十年代中后期从事''赵县教育志"和县志教育章编写工作,荣获省级奖励。多年来为河北农民报撰写稿件,近百篇文章被采用,被评为优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