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龙女配召赞(苗族)

从前,力格榜江畔有个五百来户人家的大寨子。寨里的踩歌踏月场上,有一位穿戴、谈吐和歌声格外出众的姑娘。奇怪的是,这位美丽无双的姑娘,总是留连在穷小子召赞的身旁。

在土司家牧猪的召赞,也被这姑娘迷住了,但他不知姑娘的根底,便去问神仙。神仙告诉他,准备一根针和一个麻线团,就可以找到姑娘住的地方。

吃过晚饭,召赞在江边等到了那位姑娘,大胆地同她对歌,又向她讨花腰带。趁姑娘低头解花腰带的时候,召赞悄悄地将针儿插在她的衣领上。

第二天,召赞跟着姑娘带去的麻线走,一直走到河里。河水给他让开路,他掀开河中的一块大石板,下面又是一个世界。召赞顺着麻线走进一间大瓦房,竟然发现针儿插在一条龙的红鬃上。

召赞吓了一跳,跑回家又去问神仙。神仙笑眯眯地说:“那条龙就是送腰带给你的姑娘,她是龙王的小公主。你去找她的牧猪姑娘,她会告诉你小公主的秘密,你照着她说的去做就行了。”

召赞赶紧去龙女家找牧猪姑娘。牧猪姑娘对他说:“小公主的龙皮子搁在堂屋头的箩兜里,你拿去烧掉,她就不会再变成龙了。”

召赞果然烧了龙皮。小公主得知消息,来找召赞问个道理。召赞拉住她的手说:“因为我太爱你啦,要你同我回人间去。”小公主听了也很高兴,让召赞先回去,随后就来同他成家。

回到家里,召赞才想起没问清楚小公主哪天来。他又转回去问,江水却不再让路了。召赞再去问神仙,神仙让他明天去灯草坝牧猪,龙王正在那里落难,救出龙王,事情就好办了。

第二天召赞赶着猪到灯草坝时,见龙王正躺在烂泥塘里,一群乌鸦叫唤着向他乱扑,要啄食他那凸鼓鼓的眼睛。召赞跑上去,棍子一挥,打死几只乌鸦,救出了龙王。

龙王是因出门作客喝多了酒,才落的难。他对召赞连声道谢,请小伙子帮忙送个口信,叫家里来人接他。

按龙王的吩咐,召赞跑到力格榜江边,喊道:“龙大公子呵,你家老爹作客回来,路遇天旱,走不动啦!叫你们快去接他回来!”谁知,连喊了十几遍,一点回音都没有。

召赞跑回去告诉龙王。龙王说:“大概是我家正在磨荞子,他们没听到,请你再跑一趟吧!”召赞笑眯眯地说:“为你老人家效劳,跑一百趟我都愿意。”

召赞又去喊。这回喊声刚落,就见个像水牛一样的怪兽,在江面上现出半边身子,“噢噢”地叫了两声。原来,它就是龙王的大儿子。

一会儿功夫,大雨倾盆而下,平地水涨三尺,龙王乘着大水回了龙宫。召赞却有些心灰意冷,神仙说龙王会报答他,可龙王怎么没有一点表示呢?

其实,龙王心里是蛮感谢召赞的。回到龙宫,龙王找来三个女儿,说要报答召赞的救命大恩,问谁愿嫁给召赞。大公主、二公主都不愿意,小公主却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小公主拿着父王给的金手镯和银手镯,来到灯草坝。正在牧猪的召赞看到心上人,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小公主笑着说:“召赞,我说来就来了,还给你做了件花衣裳。”

穿上花衣服,召赞便要吆猪回家,小公主拦住他,吆喝一声,吹一口气,猪儿就排成队跟在了他们后面。召赞领小公主来到自己住的蒿草棚棚,两人便成了夫妻。

小公主揭开召赞的小甑子,里面只有一点苦荞粑。召赞为难地说:“这个你怎么吃得下?”小公主嫣然一笑:“这么一点,咋够我俩吃呀?,你去捡柴来,我做饭给你吃。”

小公主拿银手镯丢在地上,变成了银锅和银甑子。召赞回来看见,大吃一惊。小公主不让丈夫发问,从兜里摸出一粒米丢进银甑,摸出片干菜叶丢在甑脚下的银锅里,一边烧火,一边同召赞摆谈说笑。

一会儿,饭菜熟了。召赞放下来一看,哟,一甑子白生生的糯米饭,银锅里是香喷喷的腊肉。小两口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

晚上,小公主拿金手镯往地上一丢,变成一张金床,还有丝绸的被单被盖。她告诉召赞:“今晚要来人盖新房,听到响雷下雨不用害怕。”

召赞从没睡过这样安逸香甜的觉,当夜的雷声风雨声一点儿也没听到。第二天醒来,见房屋变了样,他拔脚就往外跑:“坏啦,我们睡到别人家里了,快逃走吧!”

小公主笑着拉住召赞:“这是我们家的新房子嘛,看,你那个蒿草棚棚不就在屋里?”召赞一看,这才安下心来。从此,夫妻俩过起了相亲相爱的日子。

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年。一天,有个汉官要从这里路过。龙女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召赞,我来酿一缸酒,你拿去让他喝吧。”召赞高兴地说:“要得,我也要瞧瞧汉官是个啥样子哩。”

小公主拿金手镯一晃,变成酒坛子,丢颗米在里头,变成一坛糯米饭,再吹口气,酒酿成了。她又将酒坛子轻轻晃了一下,立刻变成牛眼睛那么大的葫芦了。

召赞拿着小酒葫芦走到山垭口,见青绸大轿子抬过来了,后边跟着一长串随从和兵马,比土官气派多了。他赶忙迎了上去,说:“苗家小子召赞要拜见大人。”

汉官探出头,问召赞有什么事。召赞说:“我拿来一葫芦苗家美酒,请你尝一尝。祝你一路平安。”说着从荷包里拿出了那牛眼睛般大的葫芦。

汉官接过葫芦,瞧了又瞧,喝一口,又醇又香,喝着喝着就醉啦!可是小葫芦里的酒,还是满的,像不曾喝过一样。

召赞说:“按苗家的礼节,酒不喝干是不能走的。”汉官搞得雾里黄昏,问:“让我的随从和官兵帮着喝,可以吗?”召赞回答:“当然可以。”

随从和官兵蜂拥而上抢酒喝,也一个个醉倒在地,而葫芦还是满的。汉官说:“我们走不成了,可以到你家住一宿吗?”召赞满口应允。

汉官带他的随从和兵马,跟着召赞翻过山垭口,见召赞的房子比自己的衙门还气派,啧啧称奇。他听召赞说是妻子酿的酒,暗暗动了要见女主人的念头。

龙女知道汉官和他的部下要来住宿,便拿个金手镯来晃一下,屋里就有很多人来收拾和准备晚饭,里里外外安排得井井有条。

次日清晨,汉官的厨师到主人屋里来烤斑鸠,不想两个厨师见到龙女就着迷了,只顾盯着龙女,忘了火里的斑鸠,一下子把斑鸠烧成了灰!

厨师怕汉官杀头,哭得好伤心。龙女问明情况,笑道:“这点小事算什么,我给你们烤两只就是了。”说着就拿苦荞面捏了两只斑鸠,烤了给他俩带回去。

汉官吃过斑鸠,连声夸好,吩咐以后就烤成这样。厨师傻了眼,不得不讲出真情。汉官这一来更想见女主人了。

吃过早饭,汉官对召赞说:“感谢你家盛情招待,我要当面向女主人道谢。”召赞答道:“我们苗家年轻妇人不兴见客。不过,你是个过境大官,等我问问看,她肯不肯见你。”

召赞进去问妻子。龙女抿嘴一笑说:“他要瞧我可以,但要他绑在我们院前的小石柱上,我才出去给他看。”

汉官赶忙让随从把自己绑好。这时堂屋走出个美人儿,汉官身子一震,昏了过去,小石柱也断成三截。等他醒来,召赞告诉他刚才是家里放鸭的姑娘,汉官急不可耐地让召赞再去请女主人。

这回龙女让把汉官绑在中石柱上。堂屋里又走出个美人儿,汉官又昏了过去,中石柱也断成三截。召赞告诉汉官,来的是家里的牧猪姑娘。汉官急得不行,说什么也要见女主人。

直到汉官再次绑在前院的大石柱上,龙女才露了面。汉官一见就晕了过去,身子一震,大石柱断成三截。好半天,汉官才醒过来,说:“哎呀呀,我的妈呀,实在太美啦!”

汉官看中了龙女,对召赞说:“我不当这个官了,拿我的官和七个妻子换你这个吧。你坐上我的轿子,带着我的随从、兵马去上任!”气得召赞扭头进了家门。

召赞当然不愿意换。龙女却劝慰丈夫说:“你不换,他会杀你,把我也抢走。你同他换了,我自有办法回来同你白头到老。”

龙女说服丈夫,来到汉官面前,说:“官老爷,我们愿意了,你写下换妻书来给我们、谁都不兴反悔。”

汉官笑得合不拢嘴,当众写下换妻书。龙女接过换妻书,拿支银手镯给召赞说:“拿这个去吧,吃穿都问它要,不要敲诈老百姓。”

召赞坐上汉官的轿子,闷闷不乐地上任去了。来到山垭口,他太想念龙女了,就哄随从们说:“我忘了带换妻书,你们歇一下,等我去拿回来。”

召赞回到家里,龙女问他回来干什么,他说:“我太想你,回来看你呵!”龙女说:“召赞安心上任去吧,我说过的话,不是哄你的。”召赞无话可说,只得再度离开家门。

走了很远一段路,召赞又忍不住了,说是要回去取乌木烟杆。随从劝他买个白铜水烟袋,召赞执意不肯,也不让随从代他跑一趟,一溜烟儿往家里跑去。

召赞回到家里,龙女知道他的心情,就安慰他说:“你不用牵肠挂肚了,你走吧,我回娘家生孩子去了,以后,我带孩子来找你。”召赞又悲又喜,又依依不舍地走了。

走呀走呀,这回走得更远了,召赞思妻心切,还要回去,说是去取叶子烟盒。龙女老远看到跑回来的召赞,为使他安心,拿金手镯摇了三下。登时,新房不见了,龙女也回娘家去了。

召赞回来一看,什么都没有了,只见他从前的蒿草棚里,躺着那个汉官的尸体。他这才死心塌地上任去了。

龙女回到家里,生了个男孩。一天夜里,龙女兴风作雨,将孩子送回人间,丢在召赞从前的主人彝族土司家屋檐下。

第二天一早,土司让女娃子把昨夜大雨冲来的小孩子拿来下酒。女娃子见孩子又白又胖,十分可爱地在玩水,不忍心拿他,悄悄地走了。

过一会儿,土司又催去拿孩子来下酒。那个女娃子出来一看,孩子已经会瞠水玩了,红扑扑的小脸蛋,真逗人爱。她更不忍心拿他去给土司下酒,又悄悄回去了。

快吃早饭了,土司等得不耐烦,自己出来看,见孩子确实长得可爱,动了新的念头:“把他收养下来,教他读书认字,将来给我做个管帐的,该有多好。”

孩子转眼到了读书年龄,土司为他请了先生。这孩子聪明得很,上午先生教他,下午他就反过来教先生了。后来,土司知道了他是龙女的孩子,更喜欢他了。

一天,土司赶场回来,听说龙王的三个女儿都要去自格乌家参加婚礼,便对孩子说:“孩子,明天找你阿妈去吧!”说着,土司告诉了他找阿妈的办法。

按土司的指点,孩子次日早饭后在山垭口等到了三个龙女:一个骑母鹅,一个骑白兔,一个骑喜鹊。他上前拉住骑喜鹊的裙子:“我的好妈妈,你带我走吧!”没想到,龙女生气地一甩袖子走了。

土司也去自格乌家参加婚礼,听龙女悄悄地对姐姐说:“山垭口有个小孩认我作阿妈,明天回去我们换坐骑,看他还认不认。”两位姐姐说:“他要认出来,就是你送到人间的儿子。”

土司听到这番话,回来告诉了龙女的儿子。这孩子第二天赶到山垭口,一把拉住了换乘母鹅的阿妈:“阿妈呀,我太想念你啦!”母子当即相认,龙女带儿子回了龙宫。

孩子到了龙宫,天天去爬龙王的三根顶天柱玩,三根玉柱倒下来折断了。龙王生气地质问女儿:“你儿子搞断了我的顶天玉柱,看你咋办?”

孩子听到这话,二话没说,跑去把玉柱扶起来,吐些口水给接好了,比原来的还要光滑明亮。

龙女来告诉父王,玉柱已经修好。龙王跳脚吼道:“顶天玉柱一根要修三年,三根要九年,他一早上能修好?”龙女没做任何解释,直把父王拉到修好的玉柱旁。

龙王见此大吃一惊,便想把本事如此之大的外孙除掉。他对孩子说:“我俩来玩藏猫猫,我先藏,你找到我,就带你妈回到人间;不然,就永远当我的奴隶。”

孩子将这话告诉阿妈。龙女指点儿子骑上外边的大水牯牛,用石头狠敲牛角,大声喊:“外公在这点!”龙王给敲疼了,只好告饶,但又非得让孩子再藏一回。

龙女巧施妙计,将儿子变作绣花针,插在筷子筒中的小线团里。龙王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孩子笑着从筷子筒里跳下来:“哈哈,我在这儿,外公找不到我!”

龙王又恼又羞,提出和外孙比赛烧海:“我站在海上,你要是把我烧死,就带你阿妈回人间;不然,你就站在海上让我来烧.”

这一天,天清气朗,孩子点上火,吹一口气,海水熊熊燃烧起来,火焰直向龙王扑去。龙王赶忙泗下海底,一点也没烧着。

轮到龙王烧外孙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将母亲的金手镯放在头上,盘腿而坐,任凭外公烧了七天七夜,一根毫毛也没烧着。

七天过后,龙王来到海边,见海水还在燃烧,故意喊道:“我的外孙在哪呀?”不想外孙一下子从火中跳了出来。龙王无话可说,只得同意外孙去准备七天的盘缠,领着阿妈回人间去找阿爸。

龙王办好了七天的盘缠。孩子多了个心眼儿,用一把假扇换走了龙王床头的宝扇。

动身那天,龙王假意来送行说:“人间的路要走七年,天上的路只走七天,你们走天上的路吧!”龙女和孩子心里明白其中肯定有鬼,但还是谢了龙王的关照。

母子二人走到半路,龙王派的鱼兵虾将一拥而出,要拦劫龙女;雷公和电母派的天兵天将,要劈死孩子。龙女大惊失色,孩子却不着慌,拿出宝扇扇了三下,拦路的凶神连滚带爬到天外去了。

龙女和孩子过了天地交界的山垭口,到处是绿水青山,蝴蝶飞舞,鸟儿歌唱。母子俩到了召赞做官的城外边,龙女煮好稀饭,让儿子喊阿爸一块儿来吃。

孩子打了声唿哨,召赞衙门前的石柱断了一根。·召赞大吃一惊,以为有人要来攻城,派兵出去搜查,却只见有母子二人在城外煮稀饭。召赞才安下心来。

不见召赞出来,龙女让儿子连打了两个唿哨。衙前石柱连断了两根,召赞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出城巡查,来到了龙女和孩子面前。

龙女递一碗粥给召赞说:“你要是不嫌穷人,请喝这碗粥。”召赞听了这话,接过碗来便喝,越喝越觉得香。

粥喝完了,碗底竟有一张折叠的纸,打开来看,是张换妻书!召赞这才认出眼前原来是自己的妻子龙女,不禁洒下了热泪。龙女指着孩子说:“这就是我们的儿子呀!”

叙完离别的话,召赞才想起来说:“我们一家团圆了,汉官的七个妻子咋打发呢?”龙女笑着望望她的孩子。孩子说:“阿·爸,叫她们来见我吧!”

召赞一声喊,七个女人都来了。孩子用宝扇一扇,女人化成了七只蝴蝶,再一扇,她们飞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后来,人们就叫她们“七姊妹星”。

从此,召赞、龙女和他们的孩子,就在那里安了家,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