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吃饭,千万别点这6道菜

周末、节假日期间,如果不邀上几位死党下下馆子,都感觉过得没有灵魂。

不过呢,相比家里的菜,外食普遍重油、重盐、重口味,很多菜都是“热量炸弹”,一不小心就吃成加强版的“国泰民安脸”。


而对于有痛风、脂肪肝、三高的朋友来说,更是要悠着点,处处留点小心机,一边吃一边Hold住生理指标,不要让过节成了“过劫”。

到底要怎么吃,才能兼顾美味与健康呢?其实,只要掌握以下两个点菜公式,就能两全其美啦!



聚餐最容易暴饮暴食啦,必须在点菜的源头把好热量关。

如果是6人以上多人就餐,点菜数量可以遵照“N-1”法则,就是比聚餐的人数少一个菜,热菜和凉菜可参照按照2:1比例来安排。


比如,7个人点6个菜,热菜4个,凉菜2个;10个人点9个菜,热菜6个,凉菜3个。

如果是人少的情况,则不妨按照“一人一菜”的标准来点菜,这样便于控制热量,还可以减少浪费。

除了菜的数量,还要考虑菜的份量。点菜前不妨“左顾右盼”,看看其他桌已上菜的份量多少,心里大致就有个数了。



外出就餐要尽量荤素结合,食材种类多样化。

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是不是感觉有点复杂?现在“三分法”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所谓“三分法”,就是除了主食外,将不同的菜肴分为三类,份量各占1/3:1/3的新鲜蔬菜;1/3的优质肉类;1/3的菌藻类、豆制品、根茎类菜,这样既能吃得丰富多样,又能平衡各类食物。

点不同的菜,也是有讲究的:


主菜:以清淡为主


重口味的菜都会放很多的油、盐和调料,热量高得吓人。而且商家可以用调味料来盖住食材里不新鲜的气味,所以这类菜的食材出问题的概率,也比清淡菜更高。

所以,建议以蒸、炖、煮、清炒、凉拌、白灼的菜式为宜,比如清蒸鱼、清炒肉、白灼虾之类。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些食材本身很健康,但是做法不对的话,也是会“叛变”成“热量刺客”的,这些菜包括干煸、油焖、干锅、水煮、香酥类菜肴尽量少吃。

以下这些6道菜,特别要做“高能预警“”,一定要慎入哇:

6道高脂、高热量的菜

  • 地三鲜——“假素菜”代表,土豆、茄子、青椒都洗了“油锅澡”,成了小油包。
  • 油焖茄子——茄子被油“洗礼”,热量高得吓人,不容易消化,营养也被破坏。
  • 干煸豆角——豆角过油,不但高热量,而且豆角可能外焦里生,生豆角吃了容易伤害肠胃。
  • 熘肝尖——不光油多,而且有些餐馆只炒了八九分熟,存在未被高温去除的残留毒素风险。
  • 麻辣香锅——炒制时必然要加大量盐和盐,才能体现出鲜味。
  • 水煮鱼——鱼片在油里“游泳”,严格来说应该叫“油煮鱼”。


凉菜:点现做的蔬菜


像泡椒凤爪、酱牛肉、千层脆耳这些肉类凉菜,大都是提前做好的,放久了容易招惹微生物,吃了肠胃容易闹脾气,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凉菜不妨点些清爽的现做素菜,如凉拌、蘸酱类蔬菜、蕨根粉等,口感新鲜,还可以平衡主菜油脂过多、蛋白质过剩的问题。



汤菜:清汤好过浓汤

煮很久的浓汤喝起来滋味浓郁,但是含有很多的脂肪、嘌呤、胆固醇,三高和痛风患者更不适合吃。

而像一些奶白色的浓汤,也只是看上去很营养,白色实际上是脂肪形成的微滴,卡路里可高了。

建议你不妨点清淡的汤,比如海带豆腐汤、冬瓜排骨汤、丝瓜虾仁汤之类,既低脂又清爽。


主食:来点新花样吧


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大多是米饭、馒头、粉丝等精细主食,很少吃全谷物。

而如今一些餐厅有丰富的主食可选择,不妨趁这个机会,吃一些粗杂粮和薯类,如杂粮窝窝头、蒸紫薯、蒸淮山、蒸土豆、莜麦面等,既能刺激食欲,又能补充丰富的营养。



不过,一些煎炸类的花样主食,如黄金饼、葱油饼、玉米烙之类,还是远离为妙。


下馆子虽然好吃又省事,但是也有两个缺点:

一是有点费人民币,二是容易造成营养失衡,大鱼大肉容易导致蛋白质、脂肪容易摄入过多,常常不吃主食,碳水、膳食纤维摄入过少

所以,在家里的时候,不妨做些简单又营养的食物,以弥补在外面就餐的造成的营养缺失。

比如早餐的时候可以用破壁机做一份三色糙米豆浆,将三色糙米配上枸杞、红枣,低脂又高纤维,开启精力饱满的一天。


再比如,晚上用三色搭配新鲜蔬菜,做一顿美味的轻食,再喷上几滴初榨橄榄油,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Q弹又清爽,关键是低升糖、高膳食纤维,特别适合减脂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