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莜麦

莜麦生长在北方,由于生长周期短、产量低,因而比较稀缺,价格也相对较高,我的家乡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盛产莜麦。莜麦加工成面粉后,可以做成莜面鱼鱼、莜面窝窝、莜面饸饹、莜面蒸饺、莜面饼,配上尖椒卤、酸菜卤……再来一碟地道的辣椒蘑菇酱,细细品味,面香、卤香、酱香融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品尝美食让人牵肠挂肚,亲身经历美食的制作过程更让人难忘。爷爷在世时,最拿手的就是做莜面窝窝。记得小时候,只有在重大节日时,爷爷才会露一手。每到这时候,我们姐弟三个就会依次坐在炕头,目不转睛地看爷爷操作。先用滚开的热水将面粉烫一下,待面凉了后,反复揉匀,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爷爷会拿出擦得油光亮亮的陶瓷小板,抹上一点素油,将一个小面团放到陶瓷板上,用大拇指由上到下将小面团平推下来,形成一张小薄饼,再轻轻一绕,卷到大拇指上,立在事先准备好的蒸笼上面。小小面团就这样在爷爷手中上下飞舞,不一会,便像一排排士兵整齐地站到了蒸笼上。在等待窝窝蒸熟的过程中,爷爷还要麻利地做酸菜卤,炸一碗辣椒酱,小屋里充斥着腾腾热气,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我们也在这热气、香味中期待着……

爷爷小时候念过私塾,在同辈人里还算是个“文化人”。爷爷最大的爱好是藏书,而且大部分都是繁体字的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虽然我对这些书很好奇,但是因为读不了繁体字,也只能望“书”兴叹。儿时,小镇的冬季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加之天寒地冻,小伙伴们寒假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于是每天下午到爷爷家里听他念古书,便成了大家最期待的娱乐活动。

冬日的下午,夕阳斜照在窗台上,两盆三角梅争先恐后地展示着娇艳的花瓣。做完一天的功课,小伙伴们会三三两两聚集到爷爷家,坐在炕桌周围,水壶在火炉上嗞嗞地响。爷爷戴上老花镜,手捧一本发黄的书,开始抑扬顿挫地给大家读小说。读到他心仪的人物,他还会评论一番,教孩子们做人要厚道、讲信用、有孝心,要懂得知恩图报。如果正好赶上爷爷心情好,读完书他还会动手蒸一锅窝窝面,让大家每餐一顿,在孩子们身上爷爷是从来不心疼吃喝的。

爷爷离开我们整整23年了,这期间我们姐弟三个从工作到各自成家,从异地分别到春节小聚,只要是在家乡团聚,无论如何都要去不同的餐馆、小吃店品尝家乡的莜面窝窝,却再也找不到爷爷做的莜面窝窝的味道。那个冬日明朗的下午、那一屉屉溢满爱的莜面窝窝将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