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五谷丰登金秋季,“丰”景这边独好
金秋九月的风,拂来广袤草原上牛羊肥壮、谷物金黄的丰收序章,在锡林浩特市万顷沃野之上,一幅幅秋收图景渐次铺开,田间地头里,一派繁忙景象,农牧民们正用辛勤双手奏响着新一年的丰收欢歌。
时至秋分,锡林浩特市巴彦宝拉格苏木那仁宝拉格嘎查3.7万亩集体打草场已经披上了一层金色。草场上,割草机、搂草机和捆草机等大型机械轮番作业,机器轰鸣声与牧民欢笑声在广阔的牧野上回荡。与此同时,在巴彦哈日阿图嘎查高产饲料基地,人们正忙着将4000亩青贮玉米进行收割、打碎并运往那仁宝拉格嘎查新扩建的草颗粒加工厂制作成营养丰富的饲料。

“这几年草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牧草长得高,今年我们嘎查至少能够打草1300余吨,现如今牧区是机械化操作,牧民打草收割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看着刚刚捆好的牧草,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斯琴巴特尔高兴地对记者说。


现代农牧业是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的金钥匙,更是保障一年“收成”的基础。近年来,巴彦宝拉格苏木积极引导牧民主动开拓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切实发挥嘎查之间的互链互补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逐步打造了饲草种植、草颗粒加工、肉牛养殖的循环产业链,使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得到逐年提高,让牧民实实在在体会到丰收带来的喜悦。
在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的农田里,收割机、货运车辆默契配合,开足马力在田地间往返穿梭,收割机高速旋转的齿轮将一排排原本笔直挺立的玉米秸秆揽入“腹”中,随后通过收割机出料口把收割好的作物全数倒入货运车仓里,短短十几秒时间,一辆货运车就被装载得满满当当。

“2022年,沃原奶牛场累计投入生产资金3500万元,完成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万亩、饲草料4000亩、糯玉米500亩、中药材和其他作物2500亩。今年共收获马铃薯产量2.7万吨、青贮3万吨、玉米525吨、甜菜7000吨,相比去年增长了20%。”沃原奶牛场场长任殿玉告诉记者。

近年来,沃原奶牛场持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和自筹等方式,累计投资2000万元建设1.3万亩高标准农田,精准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等措施,采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相结合,在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发基础上,达到节能、增产效果,实现年灌溉用水节约40%、节电约40%,化肥施用量减少约20%,马铃薯作物产量增长15%,青贮、玉米产量增长25%左右,现代化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秋天是作物丰收的季节,也是验收成果的季节。沿着丹锡高速一路向南,就来到白音锡勒牧场沃村吐儒马铃薯种植基地,沿途收割过的青储地、葵花地、打储草地依次映入眼帘,到处是一片片收获的金秋景色。
“我们从春季翻地、播种、施肥、打药、浇水到收获全都是机械化作业,人工加以辅助。浇灌采用以色列引进的滴灌设备,相比喷灌而言,能够节水40%以上,省电可达到20%。马铃薯产量比去年提高不少,收货后的马铃薯按订单全部送往辛普劳和蓝威斯顿公司储备库。”沃村吐儒种植基地经理贾向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白音锡勒牧场种植面积10.76万亩,其中小麦2.2万亩,燕麦草3.49万亩,马铃薯0.99万亩,青贮玉米0.28万亩,莜麦2.4万亩,苜蓿0.86万亩,甜菜等作物0.54万亩,其中马铃薯全部实行订单种植。
近年来,白音锡勒牧场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以市场行情、土地肥沃程度和订单方面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及时调整种植作物计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马铃薯、小麦、燕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并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更新灌溉设施、发展耕地轮作等科学种植手段,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牧场整体收益。
记者从锡林浩特市农牧部门获悉,据农情统计,2022年全年种植总规模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万亩,经济作物5万亩,优质饲草料及绿肥等14万亩。截至目前,农作物秋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已收获粮食作物10万亩,优质饲草料8万亩。小麦平均产量每亩200公斤,马铃薯平均产量每亩2.7吨,莜麦平均产量每亩220公斤。
时和岁稔,仓廪可期。秋收,承载着农民的幸福、礼赞着农民的生活、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在锡林浩特金秋九月的大地上,一行一格皆是希望的颜色,在这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上,我们共庆、共享丰收的喜悦,这便是金秋的锡林浩特、丰收的锡林浩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官方微信
记者:宝勒尔 张璐 刘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