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盐碱“白”如何变身生态“绿”
“你看,这就是当年非常典型的盐碱地。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周围还有大面积荒草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沽源县小河子乡小河子村农业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坝上盐碱地改良前后的对比照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绿油油的藜麦正在蓬勃生长。”
盐碱地被称为“大地之殇”,其开发利用是世界性难题。
张家口市现有盐碱耕地53.18万亩,主要分布在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宣化、蔚县、怀安、怀来、阳原和涿鹿等重点县区。曾经,这里的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守着风沙漫天的盐碱地发愁。而如今再看,盐碱地上长出了阳原的向日葵、沽源的藜麦、蔚县的玉米、怀安的圣女果……不光实现了向盐碱地要收成,更实现了向盐碱地要高产。
盐碱“白”如何变身生态“绿”,记者带您走进背后的故事。

“以种适地”“以地适种”
向“不毛之地”要高产
去年7月,我市印发了《2023年张家口市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建设方案》,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培育一批盐碱地农特产,把盐碱地资源劣势加快转化为高品质农作物产业优势。
敢向不毛之地要高产,制胜法宝是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
我市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本地农业科研力量,组建高水平的盐碱地治理科研团队。专注于盐碱地改良技术、耐盐碱作物育种、土壤结构重塑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力求在盐碱地治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市农科院以“向日葵、甜菜、中药材、蚕豆”等耐盐碱作物研究方向成功加入“2023年度河北省耐盐碱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市农科院与中国农大共建“盐碱地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了“燕麦科技小院”,着力加快推进燕麦耐盐碱良种培育。河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半干旱中心在张北县德胜村成立“河北省(张家口)藜麦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推进藜麦等耐盐碱、旱作高产品种培育、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等。

“选种”和“治地”盐碱地治理的两个关键。
在“选种”方面,我市积极引进和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通过科学试验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合当地盐碱地种植的优质作物。目前,市农业科学院和市科学技术局在张北养谷厚道公司和阳原小庄建立了2个盐碱地引种圃,栽种各类品种合计数量200余个。同时,已经成功选育出“冀藜3号”“坝莜1号”“华润361”“张杂谷19号”等多个耐盐碱作物品种,并在盐碱地上进行了大面积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治地”方面,我市坚持科学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在轻中度盐碱地上,集成优化并示范应用灌溉压碱、挖沟排盐、抽咸补淡、覆膜穴播、农牧轮作、农机具配套等技术模式。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研究集成设施栽培、暗管排盐、客土置换、营养基质栽培等技术模式。同时,鼓励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粮草轮作、农牧结合,推进成熟的试点作物品种、集成技术、耕作方式的转化,打造特色明显、生产效益高的试点。
此外,我市全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建设,支持试点建设主体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开展多渠道招商,积极引进盐碱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个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蹚出“新路”
当年全部实现增产增收
为把盐碱地变成新粮仓,去年我市深入研究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构成、营养成分、特殊作用,加大品牌培树力度,提出利用一年左右时间重点打造6个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筛选推广一批适宜的耐盐碱作物品种,分作物配套集成盐碱地适生种养技术,试点单产水平、亩效益提高5%以上,培树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典型,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张家口特色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经验模式。

突出分区分类建设,在沽源县建设1个以藜麦种植为主的万亩试点,在张北县、康保县、尚义县、塞北管理区各建设1个以莜麦种植为主的千亩试点,在阳原县建设1个以葵花种植为主的千亩试点,相应筛选出21个品种作为试点品种。
最鼓舞人心的是,当年试点全部实现了增产增收。沽源县等6县区综合应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农机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沽源县1万亩藜麦种植试点,选用“条藜2号”“冀藜3号”品种,亩均单产比对照田的增长了16.7%,达到175公斤。坝上4个千亩莜麦种植试点技术集成有力有效:张北试点选用“坝莜9号”,亩产高达230公斤,是普通大田的3倍;康保试点选用“坝莜1号”,亩产比对照田增产35.8%,达到74.95公斤;尚义试点选用“白燕2号”青饲品种,饲草单产达到600公斤,比普通大田增产5%;塞北试点选用“坝燕4号”,莜麦单产达到100公斤,比对照田高30公斤,增产幅度达42.86%,秸秆单产达150公斤,亩产值达450元。坝下阳原向日葵种植试点,选用“月亮湾”、“华润361”等品种,平均亩产比对照田的增长12.5%,达到90公斤。(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丁久生 巩云飞)
编辑 寒冰
来源 张家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