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玉米是什么玉米?"四个误区"提示你们:如此种植玉米,有损无益
哑玉米又叫乌米。乌字的古体字酷似鸟雀乌雅,因其羽毛外观颜值为黑色,故乌即黑色,代表看黑色。
而哑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笑,是音出口变恶而不能辩识的声,故后来将哑字义引为故障,代表着物体质量。如哑炮。
图片:玉米果穗上的病害症状


绕了这么多,回到正题上。那么哑玉米是什么玉米呢?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都知道,玉米成熟收获的时侯,我们会发现在部分玉米植株上有一种"黑粉包"的玉米果穗,一掰玉穗时,黑粉包里面结块夹杂有丝状的黑粉灰就会散落下来,这个带有黑粉包的玉米果穗就是哑玉米。
较正常生理成熟而言,玉米棒子在生长过程中出了"故障"(哑)生长出了带有黑粉(乌)的玉米果穗,就是哑玉米。这个黑如锅底灰的玉米黑灰包是无法取粒食用的。
如此看来,称哑玉米为乌米多少有点形义相生的感觉。见其字思其形,见其形申其义。
图片:玉米田间杂草也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


哑玉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理学中称为玉米丝黑穗病。
虽然显症部位在玉米的果穗,但是在玉米植株上的侵染时间较早,一般在玉米的3~5叶期即可患病。
因为它的病原菌来源于在土壤中安全越冬的冬孢子。
冬孢子在第二年春暖花开地温回升之季又随自然媒介如风雨流水等进行年度内第一轮侵染。
在田间玉米5叶期前,都是玉米丝黑穗病害高侵染期。5叶期后基本上进入植株潜伏期。到玉米果穗乳熟时,即可在棒子显症。
图片:健壮的玉米果穗


玉米丝黑穗病不太好预防及治疗。原因在于它的潜伏时间长,从幼苗至成熟,几乎贯穿了玉米生长的整个年周期,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等到关注重视的时侯,玉米又进入了"膏肓"阶段,无药可救。
其次是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幼苗植株上的发病状态与苗期玉米的很多种田间发病症状"相似(雷同)"。若不借助相关科技工具,很难搞准玉米得的是什么病害?
这就难免有不少农户"病急乱投医",出现病害诊断不准,乱用胡用药剂治病而治不好病,延迟治病的情况。
比如玉米丝黑穗病在田间表现为矮化丛生状或矮化状时,可能会误判为玉米的病毒病或生理性病害。
图片:后熟期没感病的玉米棒子


即便是病害在玉米果穗上显症了,也易与玉米的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玉米病害发生诊断上的误判。
但是,我们在种植玉米的时候,部分农事操作直接形成和导致了土壤中病原菌的增加与"延续",而粮农们却浑然不知,这是自己种下的"恶 果"。
这几种误区总结起来如是:
一是玉米秸秆的"不正确"还田,让土壤中病原菌与残体不断滋生。
"专家们"是鼓励玉米种植户秸秆还田的。但是,这种还田是经处理腐熟后的秸秆还田,让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质肥料补充农田。
图片:活杆成熟的玉米植株


而农户却省略了腐熟处理环节,在玉米收获以后,直接将玉米秸杆经机械碎化撒施曝露在田间,秸秆腐化变质成肥的时间太长。不腐化的秸秆也干扰下茬作物生长。
那么,这些附着或残留在玉米秸秆上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就直接残存在土壤中,成为下一年度玉米生长丝黑穗病菌来源。
二是年复一年地重茬种植玉米,很少种植蔬菜轮茬其他作物。
由于受劳动力缺乏限制,部分种植玉米的农户,为了不让土地荒芜,一年下来就只种植玉米和水稻两种传统作物。很少或者不种果树,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
图片:活杆成熟的玉米植株与果穗


重茬也是土传病害引发的重要原因。在种植玉米品种的同时,可以间作药材或蔬菜,也可以下茬专门种植药材或蔬菜。既可以预防玉米因重茬种植而带来的丝黑穗病的发生,还可以预防蔬菜因重茬种植而带来的根肿病的发生。
三是因循守旧思维落后,在购置玉米品种的时候,认为种老品种"靠得住"。
其实也不靠谱。事实证明,长期种植同一玉米品种会减少玉米杂种优势,带来玉米对各类病原菌抵抗力下降。
现在农资市场上可购农户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多。完全可以满足农户的换新选择需求。
图片:整齐度比较好的玉米棒子


但是就有那么一撮农户对新品种不放心,拒新购置。认为老品种种植起来顺手,可靠。其实就是一种误区。一般的玉米品种在同一地块就种植那么个3~5年后立即换种,最好。非常有新品种优势。
四是玉米"感了病,我才买药",不见症状我是不会购药用药的。
种子也带菌,仍然是玉米丝黑穗病远距离传抪的重要渠道。
有些未包衣的种子(农资市场上的种子基本上都包衣,偶尔也有不包衣的情况)在玉米播种时,一定要自行包。或玉米苗出土以后要及时用药预防,可以与苗期的其他病害一起合并防控用药,以节省时间劳力成本。
拌种时若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可按种子量的0.3%拌种,干籽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一0.5%拌种。
图片:玉米植株后熟期田间展示


最后就是注重玉米苗期3~5叶的田间病害预防及治疗管理。
前边己经说了,玉米5叶期前是玉米丝黑穗病的重点侵染时段,然后进入病害潜伏期,直至玉**熟时才显症。
故玉米5叶前,可结合田间移栽前后的地下害虫危害和生理性病害统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病虫综合防控即可达到管理目的。

图片:玉米营养生长期的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