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集部研究方向教授博导陈水云,湖北武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
主持:陈智德博士(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 对谈嘉宾:王家琪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 区仲桃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斯(梁秉钧,1949 -2013)八年前离开我们。王家琪及区仲桃不约而同透过书写也斯跟诗人相遇,她们寻访也斯的路径不同,遇见的也斯亦有别
烙印的年痕:乾坤诗刊十五周年诗选(2002-2011) 书名:烙印的年痕:乾坤诗刊十五周年诗选(2002-2011) 本诗选呈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在《乾坤》诗刊所刊载的作品,计分“现代诗卷”和“古典诗卷”两卷;“现代诗卷”又另分三辑。 第一辑“珍贵手稿”,收入第29期至60期所刊载的名家手稿;第二辑为“乾坤诗奖”历届得奖之作;第三辑名为“世纪之初”,所选自2002年春季号至2011年冬季号为止,也即第21期至60期,共十年,总四十期。 全书对现代诗和古典诗词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选出众多诗人创作的结晶,和爱诗人分享,为诗坛提供一份不同编选观点的诗选集,让有志诗学研究者作为参考
专家简介: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跟翻译博士后,作家,翻译家,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跟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跟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及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探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认知诗学探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翻译探究会副会长;已经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项,正在主理国家重点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种;出版著作15部,编著50多种,译著30多种;期刊论文200多篇;报纸文章100多篇;小说、诗歌等创作多种。主理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探究书籍引起轰动,10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有专题报道
中国竞彩计算器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所,获博士学位。美国Baylor大学宗教系访问学者(2012-2013)。主要研究基督教文学、女性文学、英美小说、比较诗学
李建军: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经验及其意义(东吴讲堂) 10月3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李建军应邀来校,做客第76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经验及其意义”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庆福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李建军研究员的讲演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行为出发,阐述和分析她的作品内容和精神气质,从而探究她文学精神上的俄罗斯气质和俄罗斯特点
美高梅集团专属app,“吉狄马加诗歌及当代彝族作家作品研讨会”12月7日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土家族作家、《民族文学》原主编叶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汤晓青,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白族诗人、原云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晓雪,海南大学教授李鸿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90余人参与研讨。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民族大学,传承创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其中之义,该当之责
6月22日,由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玉林师范学院社科联承办的“清诗总集文献与清代诗学”研讨会暨“20世纪以来古典文学文献整理的回顾与展望”高端论坛在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图书馆举行。 玉林师范学院校长王卓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星,上海大学中华诗词研究院教授曹辛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副主编孙少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主任葛云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南通大学教授张小芳,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编辑裴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震英,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张秋娥等区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参加此次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发表各自关于清诗总集、清代诗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思想见解,并围绕古典文学文献整理研究,提出古典文献要注重区域化整理、文献古籍整理应纳入考核体系、古籍整理要结合个人项目纳入文化构建中、古籍整理要收集评论和增加附录、要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并保证文本的质量、出版社要加强与高校的学术合作等建议及观点
美高梅集团专属app,“吉狄马加诗歌及当代彝族作家作品研讨会”12月7日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土家族作家、《民族文学》原主编叶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汤晓青,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白族诗人、原云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晓雪,海南大学教授李鸿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90余人参与研讨。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民族大学,传承创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其中之义,该当之责
徐放鸣:形象诗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场域(东吴讲堂) 10月16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徐放鸣应邀来校,做客第75期“东吴讲堂”,为师生作“形象诗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场域”主题讲演。本期讲堂由我校《东吴学术》主编丁晓原主持,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徐放鸣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国家形象构建切入,围绕诗学的理论基础、形象诗学的新建构、文艺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样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