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摘要:本文主要在于辨析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在《真实义品》中论述的关于“一切法空”的“真实义”.“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观念之一.《真实义品》作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典《瑜伽师地论》中的核心义品之一对“空”观念有系统和深入的论述.本文拟通过《真实义品》现存梵汉文本的对比和解读试阐明瑜伽行派在该论中关于“空”以及“空性”的义理诠释并进一步指出此品不但包含了瑜伽行派“三性说”的核心法义而且显示出该派关于大乘法相学“有无说”的判摄方式从否定性的遮诠式的“空性”向肯定性的表诠式的“法性”之转化.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京ICP4631453
金刚经为什么是佛家经典?金刚经之所以是佛家经典,是因为金刚经所讲内容直接是指明宇宙中的“空”,而大乘佛法是证悟空性的,并且这部经也是任何宗派都能修的,所以说它是佛家的经典。其实金刚经的功德利益非常大,只要大家能用心去修,那么就能获得经文的功德利益。那修金刚经有哪些功德利益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修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一:金刚经中佛赞叹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佛法之所以独特且珍贵,就在于它说出了“无我”空性的智慧。这么殊胜的智慧,要从哪里悟入呢? 当然得从宇宙万有的当下去悟入。因为离开了宇宙万有,是无从去体悟“无我”的智慧
圆满“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会暨国际佛光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行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0月6日搭机前往维也纳佛光山,主讲“般若心经的生活观”,奥地利佛教协会副会长Marina、驻奥地利台北代表处副代表陈执中伉俪等百余位中奥信众欢喜共结法缘。 “《心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心保和尚以生活化的方式,用许多故事来解说《心经》所直指的般若空性,让听法的大众对平日经常诵持的经文,有更深入的体悟
同样一部《金刚经》,世俗人研究,道亲也在研究,学佛者也在研究,因为用心不同,乃至思惟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所以不要认为某人在学佛,就一定有好的想法,不一定。认为学佛者一定是慈悲的,也不一定,因为个人动机不同,因缘不同,虽然是佛法,对他也不见得有什么直接关系
2018年12月23日,在灵鹫山一年一度的华严闭关法会的关期当中,是下院金佛殿华严经柱装脏的日子,又适逢阿弥陀佛圣诞,有三位发心出家的信众,在圣山寺金佛殿里举行出家剃度仪式。 出家就是离尘脱俗来求解脱、断烦恼。在剃度时的三刀:誓修一切善、誓断一切恶、誓度一切众,这就是我们出家的使命,也就是“断恶、修善、誓度一切众”,就是要能够奉献与服务,也能够把佛法传递给所有的众生,让众生有机会能够听法,听法则能修证佛法,才能断烦恼
心经定制养心安神,驱魔僻邪保平安,可挂置于卧室。当然,坏事做多了挂什么都没有用。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百科的爱戴,为了能提供您更好的服务,请帮忙我们勾选您的身份与年级。现在登入的话就能立即体验个人化收藏服务喔! 心里忽然明白。《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为什么要回向?第一,无论做任何功德,若要究竟圆满,必须要如法地回向,这样才能够究竟、圆满。无论做任何善事,若要善始善终,也要如法地回向。只有如法地回向,善根和功德才能究竟圆满
修行佛学能够让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冷静的思考并快速的解决,使我们的意志和定力得到增长,也能够为我们远离一切的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且通过修行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心中的怨恨,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那么修行多久会有感应呢? 修行人只要真诚求法,自然会有感应。假使你是为得感应而求法,想得神通而修行,那是心存妄念,恐怕什么你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