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
2022年9月16日,中国科普博览联合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育厅,开展了“一堂科学课”之“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为全省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主题为“极端天气与人类碳排放”在线科普直播课程,活动得到了山西省中小学校的持续关注与积极参与。 2020年《开学第一课—防疫在校园》 2020年9月7日,中国科普博览联合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育厅,推出“防疫在校园”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专家在《自然·通讯》上发文指出,全球变暖和年代际内部变率协同导致了最近40年中太平洋型和超强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增加。 厄尔尼诺具有多样性,1980年以来厄尔尼诺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通过系统分析历史厄尔尼诺事件,该研究发现在人类强迫影响较弱的1900年左右,也存在一个与最近40年相似的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频发的时期
12月16日,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2021年度工作汇报考核会以腾讯会议方式召开,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联培高校的专家和联培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陆日宇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 陆日宇代表大气所感谢各高校长期以来的支持,他表示研究所历来非常重视联培生的培养工作,年度考核既是大气所重视联培工作的体现,更是联培工作中的品牌效应
资料同化分析场,尽管是对真实大气状态的最优估计,但和真实大气仍然存在误差(即分析误差)。分析误差的定量估计对数值模式和资料同化系统发展、集合预报发展、气候数据不确定性评估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的评估方法大多是经验性的,比如用再分析数据作为参照,没有考虑再分析数据自身的不确定性
自12月6日起,受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区、辽宁和湖北部分地区出现连片污染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表示,大范围静稳叠加大雾天气,导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自12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湖北中部等地区受低气压控制,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且持续出现近地强逆温
张人禾(1962年7月-),中国气象学家。主要研究东亚季风问题。他以理论说明了海洋物理过程对热带海洋气候耦合系统的影响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黄玥)记者16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APP上线,供用户方便快捷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免费使用学术资源。 据介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门户网站[URL])于2016年12月上线。近3年来,该文献中心资源内容不断丰富,资源总量已达1700余万条
企业技术中心设置了雷电动态感知研发部、雷电数据融合研发部、雷电预警研发部、电子技术研发部、综合管理服务部等5个专业研发部,根据研发方向开展研发工作,建立雷电定位系统、分布式雷击故障监测系统、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雷电预警系统、雷电防护装置信息采集系统等5大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智能雷电防护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开展智能雷电防护终端设备的研发、防雷装置与雷电活动参数动态感知技术研究、雷电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研究、主动防雷技术研究、雷电大数据平台技术等,大力推进雷电智能防护技术研究开发与实践应用。 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实验室具备国家CNAS实验室资质,基础设施齐备,拥有各类检测、试验仪器等设备149台(套),设备原值已达到1772.59万元。分析设备设施配置与管理完善,能够满足雷电防护技术研究工作
近日,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彬彬走访调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并与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座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陆日宇主持座谈会。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3月19日,Argo野外站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陈大可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中山大学于卫东研究员等12位专家与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建芳、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副主任张**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