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
对未来天气和气候进行有价值的预报一直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现代数值天气与气候预报将大气科学与数学、物理相结合,用现在的气象观测资料与描述大气海洋运动发展变化的数学物理模式,利用超级计算机,把未来的“天气”或“气候”较精确地计算出来。本报告将简要介绍现代数值天气与气候预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着重讨论数学中的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随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与非线性最优化等研究方向在大气与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有关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坚实理论基础;掌握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大气环境、大气探测和大气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
12月27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2023年冬季会议召开,地球科学学位评定委员会18名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主席吴福元院士主持。由于疫情,此次会议采用在线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
根据最新一项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大气层的水汽增加,使得地球中高纬度地区“夜光云”更加闪亮,这也再次表明人类活动已引起了气候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在19世纪,夜光云可能每隔几十年才会出现一次。 根据最新一项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大气层的水汽增加,使得地球中高纬度地区“夜光云”更加闪亮,这也再次表明人类活动已引起了气候变化
8868体育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积极做好全国“两会”期间沙尘暴预警服务保障工作。一是科学开展风险研判。组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和市气象局等单位的专家,对全国“两会”期间沙尘天气趋势进行分析研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定于2023年4月7-8日在北京召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讨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届LASG气候系统模式研讨会)。这次会议旨在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进一步促进实验室乃至全国大气科学的发展。这将是一次学术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泛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也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九十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12月27日至12月30日,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共同主办,电子工程学院、学校科技处承办的中国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会暨2019年度气象观测国际会议在家园国际酒店举行。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师生3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校长余敏明在开幕式上表示,面对“智慧气象”和“全球气象”建设需求,我国需要全面提升气象观测装备制造能力、智能化和协同化观测能力、气象观测装备综合保障能力和综合应用技术能力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千余人,其中近70%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遥感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水文气象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体育部等21个院(部),拥有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余个省部级科研机构。
张人禾(1962年7月—)系中国气象学家,主要研究东亚季候风问题。佢用理论说明咗海洋物理过程对热带海洋气候耦合系统嘅影响。提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西北太平洋嘅异常反气旋,增强东亚沿岸南风,同埋增加华南地区降水量
对未来天气和气候进行有价值的预报一直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现代数值天气与气候预报将大气科学与数学、物理相结合,用现在的气象观测资料与描述大气海洋运动发展变化的数学物理模式,利用超级计算机,把未来的“天气”或“气候”较精确地计算出来。本报告将简要介绍现代数值天气与气候预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着重讨论数学中的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随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与非线性最优化等研究方向在大气与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有关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