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12月7日,夷陵天问国际校区利用升旗仪式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校区党总支书记曾荣同志主讲。曾荣书记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的决定性成就、2035年远景目标等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今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号召全体师生要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持续奋斗新征程! 同时强调,夷陵天问国际校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天问国际校区各学部成立由党员教师宣讲团、青年志愿者、思政课教师等组成的“夷陵天问国际校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队”并联合润城社区宣讲团,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业余团校、班会、思政课、宣传栏、广播站等阵地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本报北京9月6日电 (记者吴月辉)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当天,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宣告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 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说,中心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需求,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基础上,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云服务系统平台,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联合国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中新社) 中国23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希望通过此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科学数据,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新华社报导,23日中午12时41分长征火箭发射,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它在飞行约七个月后,明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并择机展开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本报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冯华)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地面测控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有序通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探测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
【编者按】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 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多数世界大众眼里,这是阿里巴巴 的 MISSION – 或翻译为任务。 可是用这来看这句也太单方面了,不能细说我们华人先人 道 的博大精深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新奇迹。着陆成功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爆发了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但此时,一位女调度依然十分淡定,始终保持稳定的语速,准确地发出一条条指令,直到确认成功、任务结束后才露出灿烂的笑容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采访获悉,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即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于5月底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7月 17 日上午8时许,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小时后,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安全转运至发射区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适应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的欣赏需求,《九州大戏台》把黄金的时段、丰富的剧种、多彩的剧目奉献给观众,伴您共度美好的时光。改版后的《九州大戏台》包含上午、下午和晚间三个时段,京剧、地方戏和影视戏曲三个节目种类。 每天上午从7:45开始,每周一到周日7天均播放地方戏精选,时长100——200分钟
北京语言大学近日发布“2020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榜单显示,今年上半年,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中,“新冠肺炎”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民法典”“复工复产”“天问”等热词。 “2020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榜单由北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制作,基于该校动态流通语料库,通过计算机提取及人机交互处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