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1月18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 《蓝皮书》显示,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据介绍,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进一步完善长征火箭型谱
2022年9月16日,中国科普博览联合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育厅,开展了“一堂科学课”之“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为全省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主题为“极端天气与人类碳排放”在线科普直播课程,活动得到了山西省中小学校的持续关注与积极参与。 2020年《开学第一课—防疫在校园》 2020年9月7日,中国科普博览联合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育厅,推出“防疫在校园”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小时候饱受“别人家孩子” 荼毒:他/她不玩电子游戏,不睡懒觉,听话又懂事,兴趣广泛还博览群书,回回年级前几名,上了个好大学,找了份好工作,长得居然也不错!) 小的时候,我们被拿来与别的孩子比较,长大了,我们把自己与身边的人比较,当了父母之后,又不自觉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虽然曾默默发誓绝不会让自己孩子受“别人家孩子”的伤害),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把年纪,居然被“别人家的妈妈”虐得体无完肤。 曾经有位妈妈问我,孩子突然有天问她:为什么别人家的妈妈开小汽车来接她,我的妈妈是开电瓶车呢?(孩子还表现得很失落)这位妈妈当时懵了,该怎么回答孩子才好呢? 这就是今天我分享的这个《妈妈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让孩子明白好妈妈不是由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评判的,让孩子知道妈妈都爱我们,享受并珍惜妈妈的陪伴,他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认识到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欣赏自己的家庭
7.31快讯: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印发了《专利商标行政保护案卷评查办法》。 8.3快讯:科技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规行为将被处理。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天问一号”刷屏了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当前,我国正按计划推进该项航天重大工程,瞄准今年7月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我国火星探测器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6月1日,在杜湖街道农家书屋里,来自杜湖十一中的孩子们正轮番诵读着这首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经典古诗词
8月28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累计飞行1亿公里。从7月23日成功发射算起,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36天。相比环绕地球飞行、降落月球表面,飞向火星并非易事
2021年,中国***成立100周年,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两批次中国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面向全球直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2021年,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展现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