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始于1960年。60年来,人类探索火星的步伐从未停止。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新网上海9月16日电 (郑莹莹)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国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由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15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在本届工博会上,“中国牌”航天制造受到关注。 在本届工博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区,1:3比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模型尽管“貌不惊人”,但仍是凭借探测火星的知名度成为展区里的“明星展品”
说到手表的重量,其实并没有绝对的轻点好还是重点好。 很多人在手表的重量上存在误区,误认为重点的手表更好或者误认为轻点的手表更好,然后再买手表的时候就把重量作为评判一块儿手表好坏的标准。 这当然不对
记者20日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截至8月19日23时20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距离地球约823万公里,状态正常。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据悉,8月19日22时20分起,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
这是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的地月合影。 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反面:天问一号环绕器,衬以火星、地球及环绕火星轨道示意图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天问一号”字样及面额。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1年8月30日发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到光照后自主唤醒,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6月15日正式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即将执行一个全新任务:启程去探测一个在月球表面刚刚发现的小坑。 截至6月17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531个地球日。在本月昼期间,两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继续月背探测之旅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江博浪)罗江欢腾歌盛世,龙舟竞渡展雄风。6月16日上午,第二届“屈原杯”汨罗江国际龙舟拉力赛在屈子文化园开幕,来自国(境)内外的16支龙舟队齐聚汨罗,展开为期两天的龙舟争霸。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国际龙舟联合会副主席、亚洲龙舟联合会主席、中国龙舟协会会长范广升,中国龙舟协会副会长余汉桥,湖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舜,湖南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敦南,岳阳市副市长李为,汨罗市领导喻文、朱平波、李冯波、闵秀明、彭千红、王敏求、舒文治、刘四清、仇正勇、姚书茂等出席开幕式
新华社上海8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 周琳 丁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2日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在“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征途中,轨道中途修正的完成,离不开VLBI网“火眼金睛”的一路护航和鼎力相助。 VLBI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缩写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创建于1996年,是华中师大一附中控股的全日制寄宿型九年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前身为华师一附中初中部)。我校坐落在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梅南山麓,汤逊湖畔,校园占地86.96亩,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与华师一附中毗邻,是一所环境宜人的花园式学校。我校拥有教职员工两百多人,其中专职教师一百多人,特、高级教师占60%,学生数量近两千人,几十个教学班,以初中为主兼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