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
人人都谈悟道,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悟道的资格吧。什么人也有资格悟道的么?证悟证悟,悟还在证之后,没有证,哪有悟的资格。要谈明理悟道,首先得明白,修证悟是一体的,缺了哪一样,都不对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皆有烦恼。对于当代人来说,除了老病死三大烦恼以外,还会遭受负面情绪、压力与紧张、亚健康等诸多问题的困扰。烦恼不分种族、国籍、宗教信仰等,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
师兄在修行心经的时候,不是只要去念念心经就可以了,也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心经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师兄有不清楚的地方,那么也是能够去了解心经解释,这样我们对心经的体会也会更加的好,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心经的含义的吧! 心经意思: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用于法事开始时僧人在会场排队、坐下诵经时使用。 追悼会开始,我们迎接诸佛,将额头、双手、双足着地,将佛足放在掌心,并说要礼拜。 谨请诸佛天神莅临此道场,并陈述我所办法事的目的
我们不停地观察,接下来就会看到实相—— 身不是我,只是被觉知、被观察的对象, 有因存在,有生命的延续,就还不会死, 就会有物质不停地进进出出, 比如,走路撞到了东西,就会觉得有点疼, 疼痛并不是身体,疼痛是仰赖于身体而生起的事物, 我们不停地去观察,就会知道—— 心一会儿苦、一会儿乐、一会儿不苦不乐, 感受分为“身方面的感受”及“心方面的感受”, 身方面的感受有:苦与乐; 心里方面的感受有:苦、乐及不苦不乐的舍受。 如果什么都不会修,就只是观察这点已足够, 我们就会看到—— “乐”有因就会生起,没有因就会灭,掌控不了; 有因就会生,没有因就会灭去,无法掌握。 贪生起了,知道;不贪,也知道; 不停地去觉知,不停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
当格西拉登仁波切(译音)(Geshe Rabten Rinpoche)在1986年去世时,他的弟子们直接经历到一位证悟的大师去世的不寻常迹象。 三年过后,格西拉登的最亲密的弟子贡萨仁波切发现格西拉登的转世。这位转世通过各种资料来源(包括来自第十四世嘉瓦仁波切的讯息) 被证实是至高的转世
~不丹境内13天/12夜~ 朝圣是一种有效又容易达成的修持方式,对人们增进佛法的理解, 精进修行提供了更多直接的机会和启悟源泉。 然唯有抱持正确的动机与修法,方能达成正果。 藏历 1月1日~15日,不只是藏历新年,也是重要的佛陀神变节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开始学佛时,需要制订一个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各种执著,包括对成佛的执着。所以,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就不再觉得我在修行,觉得我已达到什么果位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