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
南科大计算机系本科生刘艺入选“2019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2019年04月12日 校园新闻 浏览量 :702 近日,南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大三本科生刘艺入选“2019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入选该计划。 刘艺所在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智能软件工程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分析,软件自动修复,服务计算,移动计算,软件安全等。刘艺在系主任姚新和助理教授张煜群、刘烨庞、陈馨慧等老师的指导下,切实接触到产业实际问题,拓展了科研思路,验证了学术理论,并在联合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为成功入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科深渊致力于打造“无人智能”、“卫星应用”化的海洋测量、海洋观测与调查、气象观测、海洋生物调查、深渊海洋环境研究等多个科研和应用方向的解决方案。 中科深渊旗下设有海洋深渊创新研究院, 是以创新型项目申报、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提供等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和服务支持平台,并以企业为主导在国内立项创建海岸无人化环境观测应用示范基地。 中科深渊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拥有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凭借专业的技术经验为客户需求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和整体的解决方案
1月3日至14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团队历时12天,完成了“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航次II—珠江口冬季综合航次”科考调查任务,顺利返航。 本航次由粤湛渔科2号科考船执行,科考人员来自广州海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项目团队成员邓文峰研究员和叶丰副研究员共同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全体科考人员按照详细周密的调查工作安排,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科考任务
美媒报道了一则来自《科学报告》杂志的消息,消息称哥伦比亚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历时十天,借助拖带着电磁传感的科考船,发现了藏于海底的“淡水海洋”。而这一发现或许会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与外界隔绝的淡水资源,就如同报道中强调的:“它可能会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水源。” 利用电磁波寻找淡水资源本身并非氮气吹干仪稀罕事,很久之前就曾有过运用电磁波寻找地下水的新闻了
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畔的蓝色******谷中,有我国国家级海洋实验室――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我国的深海基地也在这里。深海基地不仅是深潜器“蛟龙号”的家,还是向阳红01、东方红2号、科学号、海洋6号等科考船的驻地母港。主要工作内容:整合船务工作的同时,学习,协助科研人员从事水文,地质,石油,黄金,******,可燃冰等勘测,考查等并协助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发等相关工作,工作发展空间远大! 应聘条件:户籍不限,男性,年龄45岁以下
美国一个科研组借助特殊机器人,用3周时间检查位于太平洋西北地区水下5000米处的传感器网络的节点。5000米以下的海底世界要怎么探测呢,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下面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他们给电缆和传感器拍照,确保它们位于合适位置,以及检查该项目是否正在按照计划进行
中国的发展速度惊艳全球,在2019年我们的科技研发也是不断实现突破,从5G到运载火箭,从着陆月球背面到人造太阳,从人工心脏到大兴机场,等诸多领域取得领先全球的成就。 5月31日,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号交付,我国“透明海洋”观测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6月5日,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2号”装置总体安装启动,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探索清洁能源相关科学实验;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10月31日,5G套餐上线G商用时代拉开序幕; 7月,第三代人工心脏助两位心衰患者重获新生,标志中国人工辅助心脏装置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2022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已进入第二天。科考队在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发现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 20日中午,中国渔政020科考船行驶至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
海洋装备,是中船重工主打的战略装备,也是中船重工科研生产能力体系最全面、技术实力最强、总体规模最大的军民融合战略型产业。 中船重工立足自主研发,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当前海洋装备领域已覆盖海洋防务、海洋运输、海洋开发、海洋科考以及相关的研发、设计、建造、集成、试验等,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装备供应商。 海洋防务装备是中船重工立足我国海洋安全和国防建设需要,设计建造的各型水面舰艇、核潜艇、常规潜艇、水中兵器等海军装备,以及海警、海巡等公务船舶,致力于打造海、岸、空、天、电、网六维一体的海防管控体系,为捍卫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中船重工海洋运输装备顺应国际航运需求,积极推进低碳、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及高技术船舶的研制,打造了一大批经济安全高效的新型船舶和特色船舶,助力航运业转型升级
12月2日至5日,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委托,以原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殷涌光教授为组长,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周小理教授、今麦郎面制品事业部总经理侯国友、安徽理工大学刘令云教授等为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对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进行现场考查,这是我校第一个进行工程教育论证的专业。 2日上午,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工作见面会在行政楼6号会议室举行。专家组全体成员,校领导、食药学院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出席了现场考查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