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 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其正在推进的“天琴二号”卫星项目,将上天验证多项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教授叶贤基在会上介绍了“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的进展情况
现实中的红岸基地——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FAST 还记得《三体》里雷达峰山顶的红岸基地吗?现在,中国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许这就是现实中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神秘基地。 7 月 3 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FAST: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自此 FAST 主体工程完工。 这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耗时 5 年建成,造价 12 亿元人民币,有 30 个足球场大,口径达 500 米
这 热层 (或高层大气)是 高度 85 公里以上的区域,而对流层顶和中层顶之间的区域是中层大气(平流层和中层),在那里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会在 45 公里附近产生最高温度 高度 并造成臭氧层。 同样,以英尺为单位的中间层有多高?平流层上方是 中层.它向上延伸到一个 高度 距地球约 85 公里(53 英里)。同样,在中间层发现了什么? 这 中层 是地球周围最冷的大气层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近日介绍,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一颗新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这颗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是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和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 2023年3月16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据新华社报道,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在近期召开的第35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该卫星项目已进入正样的最后研制阶段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Date日期 11月16日(周二)上午10:00 我国脉冲星观测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基于新疆天文台26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实现了对脉冲星的观测。然而受仪器限制,高精度脉冲星测时却一直未能得以开展。直到2005年前后,云南天文台通过改造用于探月工程的40米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0437-4715进行观测并实现了亚微秒精度的脉冲星测时观测
我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已于日前进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了有效载荷自检和装船、载荷综合电测等工作,各有效载荷工作正常、状态良好,空间应用系统将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 据介绍,“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将在轨测试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工作性能,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为我国 “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空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项目属于国内首次实施,能够为空间站高微重力实验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研究微重力等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成果有望应用于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开展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的蒸发和冷凝实验,此项研究将在欧空局相关项目之前实施,有望使我国在此领域率先获得科学成果和实验技术的突破。 按计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在今年4月中下旬发射,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