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电 (郭超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已实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一步“太极一号”的基础上,中科院正按规划路线图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当天,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吴岳良在会上做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太极一号”迈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报告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本文摘要:如今,大多数导航系统依赖GPS之类的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系统(GNSS),该系统能发送到和拒绝接受来自绕行地球运营卫星的信号,但这种技术也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诸如高层建筑的挡住,或者被阻碍、仿真和屏蔽,以致影响其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日前,英国的一支科研团队在国家量子技术展示会上首次展示了一种可移动的独立国家量子加快计,能在没GPS或其他卫星技术的情况下获取导航系统。 如今,大多数导航系统依赖GPS之类的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系统(GNSS),该系统能发送到和拒绝接受来自绕行地球运营卫星的信号,但这种技术也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诸如高层建筑的挡住,或者被阻碍、仿真和屏蔽,以致影响其导航系统的精确性
文小刚,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研。文小刚在博士期间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论,师从爱德华·威滕(E·Witten)
新华社广州3月20日电(记者王凯蕾)作为中国基础科学抢占国际空间研究制高点的标志——中国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奠基仪式。 今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有关专家预测,引力波探测研究将拉开新一轮全球太空竞争的序幕,更是大国科技实力的“大比拼”。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集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
在上海,EHT项目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共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3年前,科学家们第一次公布了黑洞的“声音”。明天,你就能看到黑洞的真容了
目前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超亮超新星的能源可能来源于产生超长伽马暴的超大质量磁星中心引擎。本研究工作通过详细地分析超长伽马暴GRB111209A 的多波段观测数据发现, 超长伽马暴GRB111209A的中心引擎仅是一个短命的超大质量磁星,这个新生的超大质量磁星最初由于引力波辐射而损失大量能量,导致其旋转速度快速下降,在大约7000秒时,由于它向外的离心力不足于抵抗这个超大质量磁星的向内的引力而快速地塌缩成了一个黑洞。之后,一部分外包层物质回落吸积到这个新生的黑体表面,形成吸积盘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 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其正在推进的“天琴二号”卫星项目,将上天验证多项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教授叶贤基在会上介绍了“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的进展情况
现实中的红岸基地——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FAST 还记得《三体》里雷达峰山顶的红岸基地吗?现在,中国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许这就是现实中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神秘基地。 7 月 3 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FAST: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自此 FAST 主体工程完工。 这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耗时 5 年建成,造价 12 亿元人民币,有 30 个足球场大,口径达 50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