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提出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育种新策略——基因组-环境组集成预测。这一新策略的提出,将改变过去主要利用基因型和表型进行选择的育种模式,使未来育种能够在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全方位信息支撑下,准确预测特定基因型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气候变化、适应特定环境的定向育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用康奈尔土壤健康测试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监测与管理) 报告时间: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晚上19:30 1.David William Hopkins教授系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土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土壤生态、养分循环和土壤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基于土壤碳和氮转化的生物过程研究,建立生物过程和土壤生物有机体的联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1日电(郭建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单位,近日构建了国际首个双生病毒-植物-昆虫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最完整的双生病毒、寄主植物、传毒介体,病毒-植物-昆虫互作信息,并提供多种在线工具,可实现相关文献同步更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结构而形成的产品。简单说,区别于合成产品,其主要是物质的物理变化。 植物提取物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原料,并可应用于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是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核心产品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367 980 209 张保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2020年起任青年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多糖研究,主要研究植物多糖的纳米结构形成与组装调控机理,为作物精准设计改良与生物质利用提供原创理论
本文摘要:日前,我校程玉祥研究小组寻找掌控植物叶绿体发育的关键基因YbeY,这个基因的功能确认在植物界尚属首次,涉及研究论文早已公开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顶级刊物《Plant Physiology》上。该项研究引起媒体的普遍注目,据不几乎统计资料,有数《黑龙江日报》、、、东北网等几十家媒体报道此事。植物生长必不可少光合作用,而叶绿体是植物的红藻工厂
记者7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全球首个植物学专业奖项吴征镒植物学奖颁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获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员两人获得青年创新奖。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数十家媒体记者20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吴征镒植物学奖由中国植物学会和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于2016年7月12日开展吴征镒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时联合设立,奖励基金捐赠方为国内知名护肤企业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DR PLANT植物医生)
田江,男,197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作物根系养分高效的分子和遗传机制
徐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读博期间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半)。长期从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信号系统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及其他逆境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素食主义(英语:vegetarianism),又称蔬食主义,吃素(英语:plant-based food)等,是一种有关饮食个文化,主张弗食用飞禽、走兽、鱼虾等动物个身体,也就是肉类,实践迭种饮食文化个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只食用五谷、蔬菜搭水果等植物搭渠个制品。世界各国或弗同文化中个素食主义有所弗同,有些素食主义者食用蜂蜜、奶类、起司、蛋类等弗杀害动物也能取得个动物产出品,纯素食主义者弗食用包括蛋类、蜂蜜、奶制品(如起司)在内个任何搭动物有关个食品。 个只页面阿末趟编辑来拉2021年1月14号 (四)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