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刘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3d彩票正版藏机图牛彩无机化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近年来,在MOFs的合成、结构以及有及有机催化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几年,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Inorg.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嘉宾简介:仝海杰于2011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低温电动态平衡技术的开发及应用。2014年7月至今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其主要研究课题为大气污染物与肺部流体间的多相化学反应及毒理性评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气溶胶的相态、气候及健康效应。目前仝海杰博士已在Atmos. Chem. Phys. Chem. Commun. Phys. Chem. Chem. Phys.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 其中第一作者的有8篇
董全峰,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系统及关键储能材料研究,主持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厦门市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面以特有的聚合物固态化技术,实现具有高比能和高功率的单片电芯;对新一代高比能电化学体系开展了系统性工作,通过提出的“单位点活化”、“双位点耦合”、“双功能催化”、“增强吸附”等,发展高性能锂硫电池;构建多功能仿生结构氧电极,开发新型锂氧电池;为实现既具有高比能量又具有高比功率的“兼高”电化学储能目标,设计制备基于新概念的储能新材料、构筑电化学储能新体系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肿瘤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个性化研究,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个候选新药正处于临床I-III期研究,其中6个候选新药同时在在美国、日本开展临床研究
李华,化学学科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分析化学、能源化学及含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和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及国防973子课题等研究项目
导读: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报告 时间:10月17日 上午9:00 报告人简介:谢卫青博士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马大为研究员。毕业之后留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南开大学本课题组接收材料、化学、高分子等专业的免试推荐博士、硕士研究生,也欢迎具有相关背景的同学报考及咨询。 黄毅,博士,教授,博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碳纳米材料、电磁功能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本实验室围绕国家核能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核科学技术前沿,针对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放射化学问题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旨在核能放射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取得具有国际突出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提升我国核燃料循环和放射化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放射化学学科人才和优秀研究团队。截止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功能纳米材料与锕系元素分离、高温熔盐化学、锕系功能配合物合成与表征以及锕系计算化学为核心的研究方向?!昂四芟嚓P放射化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中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一。 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汇集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研究员2人,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人、青年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2人,研究助理2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18人,形成了一支富有蓬勃朝气的放射化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