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蔡琥,南昌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特聘教授。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堪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到南昌大学任教。现为江西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题目: 量子保密通讯及经典密码系统--浅谈“墨子星” 范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北京大学毕业,1996年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5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科技事业团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ERATO项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研究,2005年回到物理所工作。从事量子计算、量子信息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Phys. Rep. Nature Commun. Phys. Rev. X/Lett.刊物11篇,引用2200余次,h因子23 Sci. Rep.和J. Phys. A刊物编委。 吴令安,篮球比分雷速研究员,1962年从英国回国,1968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河北冀衡农场,1971到篮球比分雷速,1987美国Univ. of Texas at Austin获博士学位后回到物理所
袁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DNA芯片的研究;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J. Org. Chem.》、《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4
刘玉斌,男,1964年10月出生,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原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现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引导委员会物理学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华北地区工作组主任委员
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0年7月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工作,2021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唐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讲座时间: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下午2:30 黄启超,男 37岁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得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等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青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协会青委会副主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何海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8年入选宁波市“3315创新人才和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何海勇博士一直致力碳基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蓝宇,1981年1月,北京人,918ag旗舰厅手机登录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化学918ag旗舰厅手机登录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第三届 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会委员、《中国化学快报》编委和《有机化学》编委。 蓝宇教授长期从事催化反应机制及过程的研究,是理论化学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