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本课题组接受化学或生物专业的调剂生4-6名: 本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课题组主要从事化学、生物、信息和医学综合交叉领域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 2)高分子生物传感材料及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课题组当前规模: 课题组现有专任教师3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3项,教育部和天津市等省部级项目3项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988668323 专家介绍:台启东,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2014-2015年及2017-201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李平课题组,隶属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依托“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分子与纳米探针中美合作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高校化学成像功能探针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组围绕抑郁症、肝癌等疾病的早期诊疗问题,主要从事新型光学功能探针的构建,以及细胞与活体内生物活性分子化学成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研究进展。研究结果为与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成像检测提供了新材料与新方法,有助于推动抑郁症、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早期诊疗研究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涂永强院士荣获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导读: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报告人简介: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理事会(CNHUPO)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聘专家,人才计划项目 人选,景杰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程仲毅博士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如何助力蛋白质修饰依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Cell、Mol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利名期刊发表论文60 篇,引用3000 余次;本次报告将从植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出发,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乳酸化和巴豆酰化等新型酰化修饰,探讨它们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介绍这些修饰如何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刘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3d彩票正版藏机图牛彩无机化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近年来,在MOFs的合成、结构以及有及有机催化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几年,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Inorg.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1月15日下午,“嘉应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培训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冲补强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各类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各二级单位分管科研领导和科研秘书、各理工科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以及其他拟申报基金项目的教师近200人参加了培训会。会议由廖志成副校长主持
嘉宾简介:仝海杰于2011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低温电动态平衡技术的开发及应用。2014年7月至今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其主要研究课题为大气污染物与肺部流体间的多相化学反应及毒理性评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气溶胶的相态、气候及健康效应。目前仝海杰博士已在Atmos. Chem. Phys. Chem. Commun. Phys. Chem. Chem. Phys.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 其中第一作者的有8篇
导读: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