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化碳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12月20日讯(通讯员 王潇潇 记者 张晨)12月20日11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九星”发射任务,其中包括由国家立项、高校牵头的技术试验卫星“天琴一号”。这是国内高校首颗由国家立项面向未来引力波空间探测技术试验卫星,其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酝酿近20年、且于5年前正式推出的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方案距离实现又推进了一步。 “天琴计划”是中国科学院罗俊院士201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 ,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发起的一项科研计划,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组建研究小组开展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任务的预先研究,制定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提出“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象征中国成功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并实现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包括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等。 在嫦娥一号绕月期间,它接受地面遥控,超额完成以全月面拍摄为主的一系列科学试验,获取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8月16日凌晨,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等多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各国间竞争非常激烈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1日转入业务试运行,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观测数据和应用服务。 被称为“黎明星”的风云三号E星于2021年7月5日成功发射,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晨昏时段的卫星资料观测空白。业务化运行后,该星将与风云三号C星和D星实现三星组网,每6小时为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一次完整覆盖全球的观测资料,有效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化碳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清华大学与信威集团10月26日在北京联合宣布,由清华大学—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网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程任务取得成功,我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取得突破。 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是运行轨道比地球同步轨道低得多的卫星,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据介绍,灵巧通信试验卫星于9月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搭载发射,通信覆盖区直径约2400公里,实现了覆盖区内卫星手持终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了1.86亿元的退税款。 据悉长江存储是我国三大存储器晶圆厂之一,由紫光集团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负责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 长江存储于2017年成功研发中国首颗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
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5米光学卫星,同时搭载发射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冰路卫星(又名"京师一号卫星")和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牛座纳星两颗小卫星。 冰路卫星是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次作为总承包商向国内客户提供在轨交付服务的小卫星项目。该星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用户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首次实现二氧化碳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