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昨天下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神舟九号飞船的进场,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介绍,神舟九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在28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14日(农历1992年7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202公里、远地点高度为1049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
曾经亲眼目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4年9月27日,又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上太空。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38次成功发射。 1996年10月20日,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第17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写下了中国航天连续成功记录的第一笔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记者安普忠、王凌硕)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今早又发了一颗卫星,可玩“太空自拍” 今天7时40分,我国首颗专门用于验证软件定义卫星关键技术的新技术试验卫星“天智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成功发射。 这是一颗以计算为核心的卫星,整星重约27公斤,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 长二丁火箭点火升空,陈立 摄,来自航天科技集团) “天智一号”由中国科学院立项,中科院软件所牵头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航天九院771所、中科院光电院、中科院西光所等单位参与研制是规划“天智”系列的首颗技术验证星,同时也是全球首颗实际开展工程研制并发射的软件定义卫星
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08年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和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之后,中委航天领域合作的第三颗卫星
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华水一号”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华水一号”卫星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轻小型高分辨多模式光学遥感卫星,是“华水星座”的首颗光学卫星。该卫星可获取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推扫、视频、夜光、立体等多模式成像能力,能够为我国内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高效的感知手段
2018年10月29日8时4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法海洋卫星,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研制的白俄罗斯科教小卫星。分离后小卫星正常开机,状态良好。10月30日适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97周年校庆,该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校庆献上了厚礼
在28年前的今天,1992年8月14日(农历1992年7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发射结果表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澳星”送入了轨道倾角为28度、近地点高度为202公里、远地点高度为1049公里的椭圆轨道;火箭控制系统为“澳星”建立了所需的入轨姿态,航天测控网及时间用户提供了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
12月26日3点44分,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近3个月来第三次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托举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2017年最后一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谢奇勇 摄) 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杨中洲 摄) 在高密度发射形势下,长二丙火箭试验队在发射场全面辨识风险,围绕设计及产品质量检查确认、操作质量检查确认、发射预案复查等6个方面51项专题内容进行复查,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