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系
明代研究“明代科举与士习”学术座谈会,此次邀请张艺曦博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演讲,讲题:“思想史外的思想:明中晚期江西社集与思潮”;以及徐兆安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演讲,讲题:“名气家的风度:晚明时文刊刻的习惯与仪节”,并请王鸿泰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与杨正显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学者)担任与谈人。 时间:111年5月7日(星期六)14:30~17:00 **敬请于敬请于14:10-14:30之间,点选视讯会议连结加入会议,以“访客身份”加入即可。亦可输入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加入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研究中行动研究的内涵解析、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体行动研究操作案例剖析:基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中行动研究的操作反思。 报告人简介: 姚进忠,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集美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福建省软科学、省社科项目5项;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论点摘要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全文转载7篇,《社会学文摘》摘要转载3篇,成果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6月,其最早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创建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人文学院,2001年又设置法政学院,经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第14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学校调整人文学院和法政学院的各个系所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院按B类学院运作,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政治学系、法律系、社会学系、社会科学部。同时撤销了人文学院、法政学院建制
2018年11月7日下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吴肃然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512会议室做了题为“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的学术讲座,来自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吴肃然教授首先回顾了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早先部分学者与学派从扎根理论的尝试到正式提出的详细过程。他认为扎根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阶段、程序化阶段、建构主义阶段以及融合阶段,四阶段中分别实现理论的推广,达成步骤操作化,用建构主义的后现代思维改造进而在程序化和开放性之间寻找平衡,同时他还对各阶段中操作过程与规则做了详细的介绍
该书是国内首部系统探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项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从全球视角对新型合成毒品流行的成因、趋势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该书的写作把握了第一手资料和相对前沿的实证信息
报告时间:9月10日上午9:00 宋全成,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2004-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曾在奥地利Graz大学、德国Osnabrueck大学、Muenster大学、英国Bath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主要研究人口社会学、人口流动与迁移、国际移民、难民与社会融合、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本次讲座介绍不同类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特点,阐明文献综述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关系,探究其基本写作结构、要点与方法,并通过展示和解析实际案例,讨论文献综述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技巧。 报告人简介: 邓锁,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社会政策,儿童福利,社会服务管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主持开展多项相关研究课题。目前兼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及《中国社会工作期刊》(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执行编辑等
《民族光影百衲被:政大民族所50话当年》一书囊括了师长、系友以及行政人员的访谈与自撰文稿,精彩内容横跨边政学系—边政研究所—民族社会学系—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系。透过师生们的多元视角,展现出民族系所一路走来,多元发展的“百衲被”精神。 本书共分为教师篇、系友篇、行政篇及附录
近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院民族学系王越平教授、社会学学系游天龙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hina Information以“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边疆”为主题发表组稿专刊。专刊共收集包含王越平教授、游天龙副教授所著的6篇论文,系国际学界一流期刊首次集中发表中国边疆研究最新成果,同时游天龙副教授也在China Information担任客座编辑。 本期专刊论文涵盖中国西南边疆、西北边疆、东北边疆等重要地区,旨在阐明中国学者对后全球化时代中国边疆的理解、中国崛起对边疆的意义、区域国别视域下边疆研究的新意涵
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 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