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政
《民族光影百衲被:政大民族所50话当年》一书囊括了师长、系友以及行政人员的访谈与自撰文稿,精彩内容横跨边政学系—边政研究所—民族社会学系—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系。透过师生们的多元视角,展现出民族系所一路走来,多元发展的“百衲被”精神。 本书共分为教师篇、系友篇、行政篇及附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编审,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1964年3月生,河北沧州人,汉族。 1986年7月获得西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2000年8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担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2001年晋升为编审;2009年7月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被聘请为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边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域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汉唐边疆史研究,侧重于民族关系、管理机构、边疆政权以及疆域理论等方面,主要科研著作有: 1、《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独著,14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再版
时间:2020年1月8日上午10:30-12:00 主讲人简介: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边史系博士生导师,兼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获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物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中国边疆史与边疆民族,侧重疆域理论、汉唐边疆史、边疆管理机构及高句丽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编审,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1964年3月生,河北沧州人,汉族。 1986年7月获得西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2000年8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担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2001年晋升为编审;2009年7月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被聘请为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边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域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汉唐边疆史研究,侧重于民族关系、管理机构、边疆政权以及疆域理论等方面,主要科研著作有: 1、《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独著,14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再版
民族与边疆作为与现代性有关的问题是从清末开始的。在民国年间,更由于政府的民族国家建设以及对主权的关怀,边疆与民族开始互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边政建设”的思路,但力图以一种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取而代之
★以非常口语化的词汇注解《论语》,跳脱出传统文言文方式,非常浅显易懂。 ★从现代的观念来解读《论语》,重新解释经典,更加生动有趣。 《论语》记载着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纪录,是本语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