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彭茜)葡萄糖是大多数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通过抑制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饥饿疗法”可治疗一些疾病。中国科研人员日前在美国《细胞》杂志报告说,他们通过抑制疟原虫中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性,成功“饿死”恶性疟原虫,这有助于开发新型抗疟药。 恶性疟原虫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可引起严重的疟疾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合作研发是2018-2022年全球CAR-T细胞治疗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全球CAR T细胞治疗市场中的大多数疗法仍处于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目前,该研究由生物技术公司主导,这些公司没有获得完全开展研究所需的巨额资金
心力衰竭是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是很多心脏疾病的常见终末阶段,也是一种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2019年,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达到3030万,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3870万,即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2]。尽管近五六十年来心衰的治疗已取得不断的进步,但目前这一疾病仍然是致命的临床顽疾,其5年死亡率高达50%[3]
第二位讲者我们邀请到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的黄曦医生来讲解肠道细菌疗法在肠道疾病上治疗标靶点的最新方向。 黄曦医生是一位年轻的医生科学家,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90篇论文,在2019年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资助研究结肠癌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在研讨会上,黄医生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科学研究结果,阐述肠道细菌与结肠癌的关系,以及调节肠道细菌对治疗肠道疾病的方向
记者 25 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的郭非凡研究组发现了糖皮质激素通过大脑、引起肥胖的调控机制。相关论文新近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Diabetes。 郭非凡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寻找肥胖“脑管家”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杨迪)中医药参与抗击疫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是今年两会深受医药卫生界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中医药文化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围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等独特优势
3月9日,上海专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发布了关于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家团队发现,通过摄入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使肠道内特定的有益“生态功能菌群”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 参与此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表示,这一发现有望为2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并帮助为大量糖尿病前期患者“关口前移”,以营养干预的方式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