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动物疾病模型建立和基因治疗有着近十年经验。曾担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高级研究员,2019–至今 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全面主持公司的管理工作。 辉大基因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罕见单基因遗传病及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的基因替代和基因编辑等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及生产,技术平台涵盖药物靶点筛选,药物优化,动物药理毒理评价以及药物工艺开发等药物临床前开发全链条
庞建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创新群体执行主任。主要从事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机制及降尿酸药物靶点及药物发现研究。建立了灵敏的同位素标记和膜电流改变的尿酸转运体功能筛选细胞模型和各种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与国内多所高校和企业合作设计和评价了多个系列成药性较好的降尿酸小分子化合物
一个国际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新发现有助于医学界开发出防治这种恶性皮肤癌的更有效方法。 这项研究由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乳腺癌耐药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微RNA(miRNA/miR)参与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其中miR-27a作为致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与乳腺癌耐药紧密相关。miR-27a具有调控药泵外排、激活凋亡抵抗、影响DNA修复损伤以及介导药物失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如P-糖蛋白、BAK、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低等电点IAP直接结合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下游通路磷脂酶C/Raf/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腺瘤性结肠息肉/β联蛋白等最终导致阿霉素、5-氟尿嘧啶、他莫昔芬等耐药
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和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出现,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转化步伐加快。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将为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本报讯(记者龙九尊)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当天,一项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科研项目在上海启动。 这是中国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个“973”项目,研究经费达4000万元
相对于生物大分子,小分子(mw < 1500 )通常具有更强的穿越生物屏障的能力, 更多可及的靶点,可同时作用于多种蛋白。 小分子药物以其更方便的服用方式,更高的稳定性及储存运输的便利 ,以及较低的生产和用药成本为全球病患提供着高性价比的治疗选择。但由于与靶点蛋白较小的接触面积和较少的原子间相互作用, 小分子需要更具创造性的结构设计以获得所需的生物特异性和成药性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杨磊):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1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在17日上午举行的“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出,希望来自医疗健康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力量一道,利用大数据无穷无尽的计算能力解决医疗问题,从而造福大众。 在16日的互联网大会全体会议上,李彦宏在发言中曾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在人工智能”,一时引起热议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2011年上市的替加环素作为第三代四环素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重要的抗菌药物。彼时,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经产生日益严重的耐药性,替加环素的上市被寄予厚望,已然成为治疗“超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我市基础科学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推动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我委2021年科技计划项目中,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发指南、后申报”的模式:征集项目作为2021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备选项目,并根据我市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发展战略等要求凝练选题,再以公开申报、竞争择优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予以资助。 从2020年8月27日起至2020年9月15日提交的征集项目,作为2021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指南编制参考,原则上2021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以此次征集为主,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及时登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业务管理系统“项目征集”栏目在线填报。同一备选项目不得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将取消本次申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