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传
本书是“蠹鱼文丛”一品种。全书内容正如书名所示,是“闲话文人旧事”,而着眼点在“老派”,涉及前辈学者包括鲁迅、郁达夫、陈寅恪、巴金、闻一多、老舍等。作者谈旧事,有趣却不八卦,分别从“同学少年”“这也是生活”“自尊”三大部分入手,严格按照史料本身来演绎和发挥,故所有史料均注明来源,不编撰和臆想
《传记体育》系beplay部主管、下载安装主办的大型beplay月刊。《传记体育》自1984年创刊以来,完成了由不定期出刊、季刊、双月刊到月刊的进程。经过逐渐积累和发展,目前在国内外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汉宫春梦》所叙为刘彻自被立为储君到即位为皇帝的成长过程。《飞龙在天》则全面展示汉武帝广揽人才,大兴儒学,北征匈奴,开通西域,封禅泰山等一系列恢弘的历史画卷,及这位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皇帝,在其事业期的心路历程。 [展开] [收起] 刘忆江,现为自由撰稿人
各有关单位、社会各界人士: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地方社会的知识宝库,是研究地域发展的可靠资料。为充分发掘地方文献中蕴含的地域文化资源,切实发挥温州地方文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温州大学图书馆成立温州地方文献中心,致力于地方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利用和保存。为了能够更全面、系统收藏这一特色文献,温州大学图书馆特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各类地方文献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教授在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
评论人: 林桶法教授(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刘季伦教授(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顾孟余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纵横政学两界,然而在今天却鲜有人知。 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一度与蒋孟麟、胡适齐名;抗战时期又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在蔡元培、李大钊的举荐之下,他弃学从政,辅佐当时被视为孙中山接班人的汪精卫,成为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力倡“民主势力的养成与充实”
《数学与人文》丛书第四辑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本辑主题栏目“数坛巾帼”,通过部分女数学家的评传,以历史实例来引发对“女性与数学”这一社会课题的思考。特别是,本专栏刊登了两位活跃在现代数学前沿的女数学家的访谈录,她们的成长经历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首先回顾20世纪中国(以内地为主,下同)的翻译家研究及其现状,分析其特点,并提出笔者的看法。笔者将中国的翻译家研究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刊物上的文章介绍、翻译家评传、翻译家词典、文学史研究中的翻译家研究和专题翻译家研究。各种类型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特点:刊物上的文章发表及时且针对性强,但受篇幅限制且比较零散;翻译家评传能够阐述充分透彻,但往往因传主故世而限制了研究的范围与视野;翻译家词典简明扼要信息量大,但入选标准把握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文学史研究中的翻译家研究目前还不够系统深入,但发展趋势很好;专题翻译家研究主题明确材料生动,但往往不易充分展开
8月5日,我院“坤舆哲学讲坛”邀请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做了题为“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先验主义——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说明”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程志华教授主持,学院部分专业师生及校外专业学者共同聆听。 杨泽波教授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孟子哲学、牟宗三哲学思想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儒家生生伦理学的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