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传记体育》系beplay部主管、下载安装主办的大型beplay月刊。《传记体育》自1984年创刊以来,完成了由不定期出刊、季刊、双月刊到月刊的进程。经过逐渐积累和发展,目前在国内外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是什么样的?时间应该如何绘制?《时间图谱》是历史年表的视觉创造,例如时间线、时间表、时间线等。在欧洲和美国,图形历史涵盖从1450年到现在。 从这个世界上的古代图案到图表,线条是时间表象中的焦点元素
现代热风循环烘箱技术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但至今还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大部分干燥技术目前还微管能够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实际应用中,依靠全省小规模试验的数据来指导还是主要的方式
中新网成都12月1日电 “仿《聊斋》小说”“拟《阅微》小说”“类传奇小说”“自叙传小说”……不同于白话文小说,中国文言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座宝藏,而其中魅力却鲜为大家知晓。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最后阶段,文言小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收官: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一书以1872年申报馆的成立和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版作为清末民初中国文言小说的50年,系统研究了收官阶段的中国文言小说,深入论述了这一阶段文言小说的生存环境、出版机构、传统与新变、终结与遗响,并收录了一些目前学界既有小说目录失收的作品,这些作品部分收录于该书附录《清末民初稀见文言小说30种叙录》中,对读者一窥该时期文言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与人文》丛书第四辑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本辑主题栏目“数坛巾帼”,通过部分女数学家的评传,以历史实例来引发对“女性与数学”这一社会课题的思考。特别是,本专栏刊登了两位活跃在现代数学前沿的女数学家的访谈录,她们的成长经历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学术论文】台湾文学场域与黄碧云小说的“经典化” 出处:《台湾文学研究学报》第31期(2020年10月):233-276 黄碧云(1961-)是香港土生土长的代表作家,对九○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论述影响至深。台湾文学场域在黄碧云小说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台、港两地对黄碧云接受视野的差异亦构成了饶富意味的映照。本文先回溯黄碧云的早年经历与台湾的关系,包括她的早期作品中的基调,以及她和台湾文化界的连系;接着钩沉黄碧云早年在台湾的发表和出版情况,勾勒出台湾文学场域对于黄碧云从流行文学作家转型为严肃文学作家,以及通过台湾文学界进入当代中文文学的重要意义;之后分别以简瑛瑛和王德威为代表,探讨两位重要学者的黄碧云研究如何分别体现了从台湾主体性出发的香港文学研究,以及其研究对黄碧云在台、港乃至华语语系文学的经典化意义
大量的考古成果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砖瓦的国家,是最早使用空心砖的国家,是最早从事砖瓦装饰雕 刻艺术的国家,也是最早使用琉璃瓦的国家,其年代的久远,制品的精良,题材的广泛,无论是从制品的工艺角度,也无论是从制品纹饰、雕刻绘画的艺术角度讲, 都是举世绝伦的。同时我国也是最早使用还原法烧制青砖青瓦的国家。 世界砖瓦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认为追溯中华烧结瓦的源头,梳 理中华砖瓦七千年发展脉络,钩沉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丰富的沉积,学习古人创新精神,展示中华文化之底蕴,既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一项复杂的 社会系统工程,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赓续***人精神血脉,加深对校情校史的了解,更好地传承西电红色基因,2月26日下午,天线所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教职工30余人赴校史馆和博物馆参观学习。 校史馆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序厅”、“校史钩沉”、“今日华章”三大篇章,展示了西电人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艰苦伟大的时代,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南北,兴教办学,开创了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多学科之先河,做新时代千里眼、顺风耳的光辉历程和精彩瞬间。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电子科技类展馆,多维度呈现了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我国军事电子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学校在国家电子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贡献
简介:《岷山二女》(古蜀神话传奇) 张毅著 ● 简介 公元前1600年前夏朝末期,古蜀三星堆早期,发生过为夺取两位蜀国美女琬与琰的“桀伐岷山”之战,比西方荷马史诗中为夺取美人海伦的“特洛伊战争”还要早五百多年。 穿越三千多载的历史时空,这个古老的传说只在屈原、韩非等先秦诸子与《竹书纪年》中,留下淡淡的痕迹。 这部长篇历史神话小说,依据残存的历史简籍,《山海经》的神话传说,地下的考古发现,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钩沉索隐,填虚补隙,像修复古陶罐的碎片一般,将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审美的诸因素融为一体,还原了这段著名的远古历史神话传说
本文摘要:据记者理解,胞弟名医刘景泉,字盈川、甘肃秦安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时自学岐黄之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融百家之宽,钩沉萃取,构成独有而有效地的临床医术。另据理解,其子刘东汉现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具有50年临床经验和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