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 林桶法教授(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刘季伦教授(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顾孟余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纵横政学两界,然而在今天却鲜有人知。
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一度与蒋孟麟、胡适齐名;抗战时期又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在蔡元培、李大钊的举荐之下,他弃学从政,辅佐当时被视为孙中山接班人的汪精卫,成为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力倡“民主势力的养成与充实”。1938年底,汪精卫发表艳电、建立附日政权,顾孟余苦劝不成,与之分道扬镳,转投蒋介石抗战阵营。最终他对国共两党皆感失望,于1949年赴香港领导“自由民主大同盟”,与张发奎等筹组第三势力,但终以失败收场。
本书系顾孟余的第一部学术评传,通过描绘这位从政书生的政治选择、人际交往勾勒国民党高层的派系竞合,乃至二十世纪中国在国共斗争与美苏冷战之中的激烈变化。他的一生既是时代的缩影,亦反映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往何处去”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