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基因组工程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利用它可以特异性地对内源性染色体DNA进行改造,这一途径可被用于破坏或失活一个基因,修复不利突变或增加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借助这一技术可以对各种微生物进行遗传学改造,打造出符合金沙试玩金298可提现人类需要的工程微生物,使其造福人类,在生物能源或者生物制药等诸多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还可以被应用于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基因定向干扰或者多重基因干扰(即基因网络干扰)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目前金沙试玩金298可提现-(拉萨)有限公司可提供微生物基因组改造、TALEN靶向基因敲除、Cas9系统基因敲除等技术服务。
安诺伦(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办于2015年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我公司由在国内科研试剂领域从业十几年的专业技术团队和企业管理团队组建而成,与欧美200多个品牌建立了正式的代理与合作,专门从事以抗体、蛋白、细胞、化学品为核心的试剂产品研发与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念,坚守着始终如一的服务热忱,专注于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西南大学心理学科有着深厚的实验心理学研究传统。依托基础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经过教育部批准,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 成立。本实验室是我国在心理学领域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在全国学科布局中具有战略 地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主编;《BMC Systems Biology》和《Frontiers in Systems Physiology》副主编;卫生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98);上海市领军人才入选者(2009)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6期】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urnal oscillations of endogenous H2O2 sustained by p66Shc regulate circadian clocks”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氧化还原信号在一个近日节律周期(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和经典生物节律转录翻译负反馈调控机制之间直接耦合的关键点,证明了氧化还原信号节律在生物节律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具有生物节律振荡现象,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已经被诺奖认可的基于基因转录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另一种是机制尚不清楚的基于代谢的氧化还原振荡子,两种机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已经被业界探索和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仍悬而未决。 该团队对单个细胞以及小鼠肝脏内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定,发现 H2O2水平呈现近日节律振荡
徐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读博期间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半)。长期从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信号系统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及其他逆境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合作课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等课题1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8篇,其中近3年在相关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环境科学类)和Field Crops Research(农林科学类)上以第1作者发表系列研究论文8篇,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4次(英语),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曾主持农学0004班工作,创扬州大学班级研究生录取率历史最高纪录,班级荣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2004)
个人介绍: 王东松博士,高级工程师。2017年获佐治亚大学博士专攻癌症治疗和癌症影像学的纳米医学研究。2017年至2018年在埃默里大学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工作
据《自然》网站消息,哈佛大学已过世的进化生物学大师斯蒂芬·古德(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近日被怀疑在考证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存在捏造数据的行为。 古德曾在对19世纪美国医师塞缪尔·莫顿(Samuel Morton)有关脑容量大小与智力水平之间联系的研究进行考证时发现,莫顿在研究过程中存有种族偏见,其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带有主观性,他列出的脑容量表的数据很多是按照自己意愿编造的。古德将这一发现发表在1978年的《科学》杂志上,不过古德并未指出莫顿存在故意欺骗的行为
近年来,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医科大学近日引进的李琳教授便是最新一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