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要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家们需要在兼具协作性、集成性和知识导向性的环境中轻松访问、共享和管理其科学数据及信息。 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数据和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帮助相关人员作出决策、制定措施并不断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Ensemble 可提供用于实现数据管理和工作流程无缝整合的端对端解决方案
主讲人简介: 吕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病理学科组首席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议评审专家
2017年5月17日,首届武汉生命之美学术研讨会(THE 1ST ABLIFE RESEARCH SYMPOSIUM)在生命之美公司顺利召开,感谢生物医药加速器园区提供的报告场地。此次研讨会邀请的嘉宾有公司科学顾问-英国Dundee大学教授 &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David MJ Lilley院士、华中农业大学赵凌教授、David Lilley院士团队黄林博士。参与项目讨论的分别是生命之美基因组分析中心的程超、汪雪莲、陈栋、吴可菁博士,以及科学与技术产业部的汪魏博士、王文青博士和詹雷雷博士
大脑的能耗与信息处理能力与大脑的神经活动息息相关。复杂的神经活动所揭示的神经网络动力学性质及其计算功能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多层面多角度研究清楚生物脉冲神经网络所处的复杂活动状态及其底层神经生物机制,以及如何支持神经网络达到高能效鲁棒的信息表达与信息处理的机制,对类脑智能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这个报告中,我将介绍随机神经网络的基本动力学特征及其在计算上的功能,以及生物脉冲神经网络的计算鲁棒性的可能机制及其在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开发应用
丁锐,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安徽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现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厅级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多项
近日,我院蔡祖聪教授课题组程谊副教授收到了国际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EUR J SOIL SCI)主编Jennifer Dungait教授正式邀请,加入该期刊编委会,出任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负责土壤碳氮循环领域相关稿件的审理工作。 EUR J SOIL SCI创刊于1950年,双月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818,属土壤科学类经典期刊,JCR分区为Q1(属学校TOP期刊)。该期刊致力于土壤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刊登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短讯、书评和评论
赵教授,以鳞翅目昆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研究模型,研究昆虫蜕皮和变态的机制。最近的研究包括类固醇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E)的信号转导途径和组织重塑的分子机制,20E与保幼激素(JH)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20E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赵教授198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1984年获山东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王发园教授团队“微塑料土壤生态效应”研究成果入选 ESI“热点论文” 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尤其是微塑料对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王发园教授团队针对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关注。 (2)论文2发表于土壤类top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URL]),累计被引41次,该论文也同时入选高被引论文
滕红梅,女,196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植物学会理事,运城学院教学名师。现为运城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曾为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主任。 主要从事结构植物学和资源植物学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物学》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10余项
校级研究所--“生态景观修复与规划设计研究所” 生态景观修复与规划设计研究所以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主要从事废弃矿山、旧厂址和湖泊湿地重建利用的生态规划,公园、居住区、厂区、校园等景观设计,酒店、办公楼等室内环境设计,农业园区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所立足长株潭地区,服务全省的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业,与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