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
近日,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获得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为:闻海虎、杨欢、祝熙宇、李庆。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示,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项目20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20项。 获奖项目简介: 超导作为固体材料中电子系统配对凝聚的现象,是凝聚态物理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日前,我国“十一五”期间部署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宣告我国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脉冲磁场实验装置。 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等,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脉冲强磁场技术是产生强磁场的重要技术,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可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磁学、化学、生命与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
近日,一个以德国科学家为主的欧洲研究团队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气体(QUANTUS)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仪器,其可在失重条件下产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科学家希望借助这种零重力下的超低温量子气体研制原子干涉仪等高精密测量仪器,以用于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同时解决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的《科学》杂志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亨德里克·舍恩很可能成为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这位德国科学家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仅用5年时间就取得了德国相当于本科和硕士学位的文凭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12月14日晚,杭州师范大学张国强老师应邀在线上为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和部分教师作了题为“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机电工程学院许业军老师主持。 张国强老师首先详细报告了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的物理原理及其产生机制,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全面阐述了其与合作者在自旋波量子克尔效应诱导的频率移动和双稳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重点介绍了他们基于自旋波量子克尔相应的宇称对称破缺提出的量子相变理论方案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亨德里克·舍恩很可能成为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这位德国科学家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仅用5年时间就取得了德国相当于本科和硕士学位的文凭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于1997年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轮格晚胞体,创建者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 1997年,杨振宁教地慢和孩万含口定授在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并个人捐献400万美金,亲自邀请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聂华桐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2009年,研究中心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红外与毫米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特色是反映红外与毫米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