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
孟子杨,发展和运用大规模量子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研究强关联电子系统中涌现出的新奇量子相变和量子态。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篮球比分雷速特聘研究员,德国研究基金会 Mercator fellow
近日,一个以德国科学家为主的欧洲研究团队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气体(QUANTUS)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仪器,其可在失重条件下产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科学家希望借助这种零重力下的超低温量子气体研制原子干涉仪等高精密测量仪器,以用于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同时解决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的《科学》杂志上
太赫兹(THz)辐射位于中红外和微波辐射之间,由于其单光子能量低和谱“指纹性”等独特优势,在材料科学、生物医疗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大能量太赫兹辐射源的缺乏是限制太赫兹科学和应用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有多种电子学和光学的方法可以获得太赫兹辐射,但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太赫兹脉冲能量均小于毫焦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最早于1958年成立并开始招收应用物理专业学生,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成立于1958年,开设应用物理专业。2000年专业调整后,逐步形成应用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设立理科实验班(知行班)、2008年施行本硕博培养、2013年成立基础学科试点班(思源班)、2020年纳入詹天佑学院高原计划。同时,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新时代光电信息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000年招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是全国最早招生的五所高校之一,200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试点专业,2013年按教育部名录调整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IOP(Institute of Physics,英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机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五万多名会员。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与众多知名学协会合作出版,其中包括中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德国物理学会、美国天文学会、俄罗斯科学院、欧洲光学学会、国际计量局、伦敦数学学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美国能源部、医学物理和工程学会、中科院等离子所和中国力学学会、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等。 2022年我校可访问的IOP学术期刊103种(其中我校购买75种,其余由NSTL购买或OA期刊)
上海研究院4号楼329报告厅(腾讯会议:967-565-233同步) 报告人简介:袁之良,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在1997-2001期间在牛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21年在东芝剑桥实验室工作,以研发高速光纤量子密钥系统而知名。在该领域,他演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公里(2003),第一个兆比特(2008) 第一个十兆比特和第一次突破600公里(2020)量子密钥分发
文小刚,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研。文小刚在博士期间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论,师从爱德华·威滕(E·Witten)
程正迪主要致力于高分子化学、物理及工程领域研究,专长在于凝聚态聚合物、液晶、表面活性剂和胶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相互作用、响应性和动力学过程等。他的研究包括电子和光学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的热力学转变过程、介稳态动力学、规则结构和形态,以及表界面结构等。截止到2017年,程正迪在Science、PANS、JACS、Adv Materials、Macromolecules、Polymer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480余篇,被引次数超过17000次,H-index 62(ISI),在高分子物理研究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子,电子!谁来拯救摩尔定律? 张天蓉老师新著《电子,电子!谁来拯救摩尔定律?》正式出版了,戴元本院士作序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 什么原因造成了摩尔定律的危机?谁来拯救它?电子技术背后有哪些物理理论?相关的物理学家们当前在研究些什么热门课题?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延续摩尔定律吗?电子在半导体中是怎样舞蹈的?此书将带你走近与此有关的物理及工程领域,从回顾半导体以及电的历史开始,到三只脚的魔术师—晶体管的发明;从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化,到热门的自旋电子学研究,一直到目前的纳米技术以及凝聚态中的前沿进展,诸如量子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等等。 《电子,电子!谁来拯救摩尔定律》由原点阅读出品
低温物理学 (Cryogenics),又称低温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在低温状况下的物理性质的科学,有时也包括低温下获得的生成物和它的测量技术。 低温物理学中的低温定义为−150 °C(−238 °F,即123K)以下的温度。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一次实验中偶然液化了氯气,由此,他认为一切气体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都可以被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