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URL])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未来科学大奖”。 9月6日上午10点,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奖项陆续揭晓,共诞生了4位获奖人
薄膜材料与界面PI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立的以提升我国在薄膜材料设计与功能化研究水平,推动相关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为目标的研究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1人,工程师4人,研究生20余人,主要开展金刚石、金属氧化物、钙钛矿等薄膜和纳米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工作,满足国家在能源、环境、传感、信息、高端制造和海洋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课题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正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在核心期刊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 ACS Materials & Interfaces 和JPCC等期刊发表,部分成果已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
何怡贞(1910年11月14日-2008年7月31日),山西灵石人,中国物理学家。其夫为葛庭燧。 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考入美国蒙脱霍育克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后入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李依依,女,1933年10月出生于北京,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中国低温及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7年李依依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毕业后进入辽宁本溪钢铁厂工作;1983年受聘为国际深冷材料学会理事;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至1998年);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李依依一直从事材料的研究和制备,特种合金制备工艺与计算机模拟,以及精密管材基地工作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近日在烷烃脱氢反应催化剂研究上取得进展。首次将MXene材料用作烷烃脱氢反应的催化剂,并成功揭示了该催化剂催化烷烃脱氢的活性位和反应路径,从而为工业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科研人员将MXene材料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中,发现单位比表面积MXene材料的乙苯脱氢活性达到92μmol/m2·h,苯乙烯选择性达到97.5%,远高于目前已知的高活性非金属脱氢催化剂,并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稳定性
12月28日,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腐蚀科学创新院)常务副院长冯埃生一行到访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广州化学)。广州化学董事长、党委书记胡美龙等接待了来访,并进行了交流座谈。 广州化学总经理薛炜介绍了各业务板块的总体情况、运营模式,外设研发机构及科技平台的建设情况
江西省金属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江西瑞曼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获江西省发改委认定。江西瑞曼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建立起来的以从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 江西省金属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我省金属3D打印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工程化的重要开发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金属3D打印研究技术平台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 腐创院 )是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 2020年3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为广东省属事业单位。2020年10月,正式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重庆淏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省部级科技型企业。技术团队汇集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基础领域和工程行业的专业人才,在摩擦磨损试验检测技术与装备、机械传动可靠性技术、齿轮控性制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拥有国际、国内专利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简介:《金属学报》 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金属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英文刊物... 《金属学报》 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金属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英文刊物。创刊于1988年原为月刊系《金属学报》中文版的英文全译本。随着我国科技队伍水平的发展该刊于1994年改版为双月刊刊登未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原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