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为落实《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2015-2020年)协议书》相关要求,推动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在福建实施,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中科院STS福建项目需求和调研选题的通知》。福建兴航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通知精神,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高性能耐磨、耐热铸钢件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针 为落实《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2015-2020年)协议书》相关要求,推动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在福建实施,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中科院STS福建项目需求和调研选题的通知》。福建兴航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通知精神,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高性能耐磨、耐热铸钢件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针对矿山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等高端装备领域的耐磨、耐热等特殊需求开展研发
开云电子官方网站为迎合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响应国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落实开云电子官方网站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的跨开云电子官方网站展”方针,欲打造科技孵化产业基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以下两个项目: 东北大学现已上报沈阳市委、市政府,将以浑南校区为核心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也已在浑南新区购置地块,成立相关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国船舶防腐蚀涂料的研究除了对高静水压和压力交变环境下涂层破坏加速的研究以及湿态附着力、涂层的致密性等研究外,重点研究了涂层/金属界面以及涂层树脂/颜填料界面的化学键合。其中,国防973项目针对船舶防腐蚀涂料近日取得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项目改变了涂层体系的界面结合方式,探清了界面化学结合机理,掌握了界面化学结合关键技术,大幅度全面提高了涂层和涂层体系的综合性能
江西省金属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江西瑞曼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获江西省发改委认定。江西瑞曼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建立起来的以从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 江西省金属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我省金属3D打印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工程化的重要开发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金属3D打印研究技术平台
人民网合肥10月17日电(陈浩)近日,由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专项“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合肥召开。科技部、安徽省科技厅、项目组、应流集团相关负责人30余人出席会议。 安徽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项目负责人李金国,项目牵头单位行政指挥、应流集团副总裁丁邦满,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竺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陈智立围绕该项目意义、目标任务、实施过程等先后致辞
时间:2019年12月31日下午14:30 个人简介:姚向东,格里菲斯大学能源材料方向教授。1989年获东北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2000年间,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助理教授(1995),副教授(1998)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公培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未来科学大奖”。 9月6日上午10点,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奖项陆续揭晓,共诞生了4位获奖人
本钢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为宗旨,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和产品精品化,着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快速研发、快速量产、快速见效。提高品种档次和实物质量,加速产品转型和升级,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精品钢材基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产品研发方面,本钢集团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每年研发新产品30个以上,包括1500MPa级和1800MPa级超高强热压成形钢、热镀锌汽车面板、冷轧双相钢DP980、管线钢X100、X80、特种车专用齿轮钢、高级别帘线钢等高端产品,绝大部分形成批量供货
网站描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金属研究所现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领域,金属研究所有我国材料领域首个国家研究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此外,金属研究所还拥有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以及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月6日上午,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4位科学家斩获三大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人民币约700万元)。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摘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因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获得“物质科学奖”;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因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诞生于2016年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