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线上做客我系第436期“工物学术论坛” 1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傅小龙教授线上做客我系第436期“工物学术论坛”。傅小龙教授面向全系师生作了题为“物理和生物精准双驱动恶性放疗精准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论坛由王石副研究员主持,大约80余名师生参加
北京思博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生命科学实验室装备、试剂耗材和服务的供货商及合作伙伴,自成立之初即致力于提供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两个领域实验室的科研和生产需求的设备、耗材及服务。经15年的发展,建立并优化了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团队,目前作为美国、欧洲等超过十家生命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中国的总代理。 主要代理的品牌有美国ADS Biotec Inc.、美国IDEX PI、美国Agilent、美国Biofire diagnostic(原美国IDAHO Technology)、美国Emerald Biosystems、美国CustomArray Inc.、美国Hudson Robotics、意大利Euroclone、比利时ZenTech、比利时Trinean等世界知名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分析仪器制造商,销售的产品涵盖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的科研及临床、结构生物学蛋白纯化、高通量二代测序文库DNA/RAN质控、三代测序大片段(超过30kb)文库质控、全基因组外显子及目标测序外显子捕获、引物池合成、CRISPR/ Cas9 RNA文库高通量合成等
生命的化学简介生命的化学可投稿哪些期刊的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国内统一刊号:31-1384/Q 国际标准刊号:1000-1336 国家级期刊 双月 《生命的化学》1981年创刊,双月刊。是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生命的化学期刊宗旨办刊的宗旨是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以及帮助科研工作者 生命的化学可投稿哪些期刊的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国内统一刊号:31-1384/Q 国际标准刊号:1000-1336 国家级期刊 双月 《生命的化学》1981年创刊,双月刊。是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办刊的宗旨是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以及帮助科研工作者交流思想和为学术组织沟通活动信息
不少抗菌洗手乳添加“三氯沙”(Triclosan)成分。美国近日有细胞、动物实验显示,三氯沙可能阻碍细胞收缩,使肌肉力量变弱,并对肌肉功能造成损害。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于“美国科学院学报”期刊
Wood医生是圣地亚哥的专家主任生殖内分泌学专家 、世界上著名的不孕不育、性医学和生殖遗传学专家 。获得生殖内分泌和不孕不育双重资质认证(生育领域最高级别研修),拥有超过30年生殖医学临床经验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 “ 克隆自己 ” 的基因科学家
乳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延迟检测常难以治疗,一旦转移现有治疗药物的疗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找出新的分子生物标记应用于早期致癌微环境诊断、乳癌发生及乳癌转移治疗。 泛素存在于细胞内及细胞外体液中,参与重要的细胞功能
王艺,男,汉族,1984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主任,眼视光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泰安市中心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2007年~2010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系吴玲玲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2016年于韩国全北大学在赵南天教授指导下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MD.PHD)。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国卫生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委员、眼科协作组秘书长、全国卫生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学会眼科超声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眼视光学组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泰安市眼科学会副会长、《国际眼科杂志》编委、《眼科新进展》编委、美国视觉科学与眼科研究协会(ARVO)会员、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会员
江西省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获批,以南昌大学神经外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致力于建设成一个开放性、创新性、研究型且面向全国的神经外科学实验室。实验室下设五个研究部门,脑血管病研究室、分子生物研究室、分子病理研究室、显微神经解剖实验室:显微外科技术的培训及细胞培养室。 实验室主要集中对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颅内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研究,建立神经科学研究的转化医学平台,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基地、神经科学研究的转化医学平台以及微创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加强医院及我省神经外科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神经外科人才培养机制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本校组织规程第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特订定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所务会议设置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三、职员代表:由本所职员担任之。 四、学生代表:本所学生代表一名,任期一年
中山七院检验科成立于2017年,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目前科室设有门急诊检验、临床血液体液、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分子生物、骨髓形态等实验室。检验科现有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2名,主管技师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