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彰化县长王惠美至鹿港文开书院主持汉学中心景观工程开工典礼。(图/记者陈雅芳摄,2020.07.22) 为重现鹿港新风华,彰化县文化局今(22)日动工执行鹿港“文开书院汉学中心”景观改善工程,将移除区内不当植栽、改善人行步道、更新导览告示与周边景观,并结合天后宫、龙山寺、民俗文物馆,预计今年底整修完成,展现文化资产亮丽的新风貌。 ▲鹿港文武庙内是清领时期重要的书院建筑,自古以来即是鹿港知识分子的精神原乡,清朝时期是鹿港进士举人的摇篮
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构建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进一步发挥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的交叉学科优势,北京语言大学在建校60周年之际,拟于7月20日召开“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世界文明与中国道路论坛”,推进构建全球汉学融通互鉴的话语体系和美美与共的跨文明交流机制。 论坛将于7月20日-9月14日期间召开,下设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美大五大分论坛,邀请来自五大洲50余国的学术专家与外交使节,就全球热点问题、汉学历史与发展、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话题展开交流。论坛现面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征集主题论文,具体信息如下:
北外附校双语学校(原北外国际高中)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 学校现设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用英语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计算机系、体育教研部、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另有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73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外国语言文学),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荷兰推广中文教育工作30年,曾获得荷兰皇家骑士勋章。身兼世界象棋联合会副会长,荷兰华人参议机构顾问、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永久名誉主席。2014年荣获国务院侨办颁发的热心海外华教杰出人士和杰出贡献奖
赵群,中共党员,新时代赌城345188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导师。在校主要承担:《京昆经典剧目》、《戏曲角色创作》、《戏曲发声》、《中国戏曲程式》等专业骨干课程。工京剧张派青衣,兼学昆曲闺门旦
2022年10月12日,世界汉学中心发布了《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年度项目招标公告》,到申报截止日,共收到申报书11份。经资格审查、相关学科领域专家评审,并经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和院务会审议,拟确定以下11个项目为2022年度世界汉学中心年度项目: 现对以上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月3日至1月9日。如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结果有异议,可提交相关材料
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历史组:中国与域外”(A及B两个场次),原有六篇论文发表。会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orris Rossabi教授因故无暇就审查意见修改,放弃在本集中刊出,实为可惜。“中国与域外”场次论文原本较少,本集又仅得收录论文五篇,是以篇幅远比其他诸册为小
该学刊面向古代和现代中国、中国文化和文明问题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学》延续了《中国问题》(1929-1935)和《苏联汉学》(1958-1959)学术期刊的传统。第一期学刊中刊登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发表的欢迎辞,以及俄罗斯杰出中国汉学家的文章
《承继与创新:中国文学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学者会议论文集》 《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 新书出版:《空间与视野: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境》 近年中国在政治及经济上急速起飞,国际地位跃升,海内外掀起了空前的“国学热”及“汉学热”。“国学”一词为二十世纪初由章炳麟等人较早提出,专指国人所治之中国学问;“汉学”则指早期传教士所关心的中国的经典载籍的翻译及传介,随着中国研究在欧洲深入发展,该词渐渐亦能泛指中国以外(包括日本韩国等欧美以外的国家)的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学问。国学与汉学本属同一体系,内容相近、对象相同,研究方法却因地域而异,又碍于语文隔阂,彼此缺乏深度的交流
学历背景: 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国学与汉学”硕士; 武汉大学哲学院“国学”专业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方向博士在读。 湖北工业大学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华文化通识课程负责人; 1.主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华文化通识教程》,教育部,2020.11 课程建设经费26万。上线2年,1700余所院校、机构的学生与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