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为依托。研究院由黄云辉(长江/杰青)领衔,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离子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涉及电池材料设计合成、电芯设计、电池成组技术与梯次利用、工况条件下的电池监测及衰减机理研究等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0年电子信息综合领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有4个重点实验室参加五年周期评估(2015-2019年),其中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优秀类实验室;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太赫兹科学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良好类实验室。同时,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可信云计算与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也获得了优秀类实验室。 全省参加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共计16个,其中获优秀类的3个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为依托。研究院由黄云辉(长江/杰青)领衔,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离子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涉及电池材料设计合成、电芯设计、电池成组技术与梯次利用、工况条件下的电池监测及衰减机理研究等
董全峰,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系统及关键储能材料研究,主持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厦门市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面以特有的聚合物固态化技术,实现具有高比能和高功率的单片电芯;对新一代高比能电化学体系开展了系统性工作,通过提出的“单位点活化”、“双位点耦合”、“双功能催化”、“增强吸附”等,发展高性能锂硫电池;构建多功能仿生结构氧电极,开发新型锂氧电池;为实现既具有高比能量又具有高比功率的“兼高”电化学储能目标,设计制备基于新概念的储能新材料、构筑电化学储能新体系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0年电子信息综合领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有4个重点实验室参加五年周期评估(2015-2019年),其中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优秀类实验室;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太赫兹科学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良好类实验室。同时,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可信云计算与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也获得了优秀类实验室。 全省参加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共计16个,其中获优秀类的3个